翻新时间:2023-08-04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材理解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
2能正确读写要求学会的词语。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了解蒲公英、苍耳、豌豆传播种子的有趣方式,激发学生观察事物和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二、教材说明
这是一首以自然常识为内容的诗歌。全诗共五节。第一节提出问题:植物靠什么办法传播种子;第二、三、四节分别讲蒲公英、苍耳、豌豆传播种子的方法;第五节讲只要细心观察就能获得许多知识。诗中把植物当作人来写,读起来亲切、有趣。
课文还配有三幅插图,形象地描绘出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习生字词,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三、教学建议
(一)课前准备
1生字、新词卡片和课文朗读录音带。有条件的学校,可准备蒲公英、苍耳、豌豆等实物标本,也可制作课件,用动画形式展现植物传播种子的过程。
2让学生利用各种渠道了解、收集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二)识字、写字教学。
1识字教学。
重点指导以下生字的读音和字形。
降:多音字,在本课读jiànɡ。
苍:是平舌音,不要读成chānɡ。
乘、炸、察:翘舌音,不要读成平舌音。
旅:右边的笔顺是。
降:右上是折文儿,不是反文儿。
乘:笔顺是乘。可用“北”字中间加个“禾”的方法记字形。
苍:人字头下边的部件是“”,不是“巳”。
察:第八笔是“横撇”。
“娃、洼、炸”三个字,可用熟字“蛙、作”换偏旁的方法记字形。
2写字教学。
“旅、降、乘、察”四个字比较难写,也不容易写好,要重点指导。
(三)词句教学
本课的词语可以采取多种方法让学生理解。有的词语可以联系上下文理解,如:降落伞、乘着风、准备;有的词语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去理解,如:告别、旅行;有的词语需要老师帮助理解,如:铠甲(古代士兵穿的铁衣。本课指苍耳种子外面的硬壳)、四海为家(本课指到处生根发芽)。
对于诗句的理解,不宜采取分析讲解的方法,应让学生多读,通过读来了解意思。
(四)朗读、背诵指导
课文可以采用“引读法”引导学生去朗读感受。
诗句中的几个长句子要给以指导,如:
“孩子们就乘着风/纷纷出发。”
“她给孩子穿上/带刺的/铠甲。”
“孩子们/就蹦着跳着/离开妈妈。”
“植物妈妈的办法/很多/很多。”
“植物要旅行/靠的啥办法?”这句话要读出疑问的语气。
“把它送给自己的娃娃”这句话要读出妈妈对孩子的喜爱心情。
练习背诵时,只要依次记住蒲公英——苍耳——豌豆传播种子的办法就成功了一半,再把首尾两节诗句记住就能完成全诗的背诵。也可以让学生先借助图的提示进行试背,再离开图进行背诵。
(五)练习提示
第四题要在学生课前收集资料的基础上进行交流。教师可启发学生思考:在你观察或了解的植物中,除了课文讲的借助风吹、动物带和太阳晒这三种方法以外,还有哪些传播种子的办法?
(六)扩展活动
利用秋游,到大自然中观察、收集植物种子,了解其传播方法。每人准备一种,仿照课文的表达方式说一说。
(七)课时安排
教学本课可用2课时。
四、教学设计举例
(一)读课题,引导学生质疑:“植物妈妈”指什么?(指能传播种子,繁衍后代的植物)她有些什么办法?通过质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自读全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三)默读课文,画出生字,把生字多读几遍。
(四)同桌互查生字读音,老师用卡片抽查读音情况。
(五)听老师范读(或放录音),想想课文讲了什么,画出不理解的地方。
(六)读第一节,了解“孩子(植物种子)、长大(种子成熟)、四海为家”的意思。
◆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的“标点”同学
- 我的妈妈
- 我的面面观
- 我们班的“武则天”
- 我的启蒙老师
- 我的“不懂”同学
- 我们家的“活灭蚊器”
- 自我介绍
- “乒乓小将“
- 最关心我的妈妈
- 超级外婆
- 口水城
- 我的朋友们:飞子
- 在雨中的母亲
- 给妈妈的一封信
- 限制外资政策对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分析
- 房地产企业如何进行税收筹划
- 理性房地产开发企业的非理性决策
- 集团化发展战略是我国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 中小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竞争战略探讨
- 美国房地产开发企业成长中的能力要素辨析
- 分析利率上升对房地产价格的直接影响与间接影响
- 个人住房贷款的风险防范及对策
- 商品房买卖合同网上备案系统中系统结构的选择
- 论经济外部性对房地产评估的影响
- 论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规模经济
- 论房地产指数编制方法的缺陷
- 外资大量进入我国房地产市场背后的思考
- 我国煤炭产业健康发展的政策研究
- 广州房地产泡沫实证研究
- 《狐狸和乌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七
- 《小鹰学飞》教学设计之一
- 《动手试一试》教学设计之一
- 孙建锋教学实录——《只拣儿童多处行》
- 《狐狸和乌鸦》教学设计之七
- 孙双金教学实录——《只拣儿童多处行》
- 《狐狸和乌鸦》教学设计之八
- 入情入境 感悟想象——《狐狸和乌鸦》第一课时设计及评析
-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案之三
-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案之四
- 《只拣儿童多处行》课文原文
- 《动手试一试》教学设计之二
- 《狐狸和乌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八
- 《只拣儿童多处行》课堂教学反思之一
- 《狐狸和乌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