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6-30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札记
《植物妈妈有办法》是一篇非常有趣的科普作品,读起来琅琅上口,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对蒲公英、苍耳、豆荚等植物的认识各抒已见。
我在讲苍耳妈妈是怎样把孩子送走这一段时。突然一个叫小男声打断了我小讲课。“老师,苍耳是不是像耳朵一样的东西,它怎样挂住动物的皮毛呀?”一个小男孩怯怯地问。
“苍耳不像耳朵,它是小小的……”我不禁惊诧于孩子天真的提问了。小时候我也见过苍耳,苍耳挂住我的衣服,多有趣。可现在,仅仅让我用语言来描述,显得多么苍白。
我正思考着怎样回答。忽然,一个声音传来:“老师,我知道”。刚从农村转学的贺佳铭举起了手,“苍耳是绿色的,椭圆形的,外边有许多小刺,可挂在衣服上,可好玩了!昨天老师让咱们预习,我知道今天咱们要讲这一课,我拿了一些”说着,他像变魔术一样从抽屉里拿出了一株苍耳,上面密密麻麻地结了许多苍耳,大家的目光一下子集中在一起,纷纷说:“给我看看,给我看看!”王刚很开心:“每人一颗,不准用手拿,可扎手呢!”说完,他一颗颗地扔向同学。哦,聪明的学生,苍耳已挂在同学们的袖子上,衣服上了……
接着,王刚又像小博士一样,给大家讲了豆荚,什么毛豆荚啦、绿豆荚啦等等,讲得一脸自豪。同学们向他投来了羡慕的眼光,这节课中他也学地特别的认真。哦,不同的生活经历,带给王刚不同的审美体验。这一课,他背得特别快,特别熟练。
课下,回味课上的情景,让我常常的体会到,学生的审美个性差异与其不同的生活经历有密切的关系,学生的审美欣赏过程不是被动的感受过程,而是对作品的再度体验、再创造的过程,它伴随着丰富的心理活动和思维活动,这些心理活动和思维活动的展开要以生活体验和生活情感为基础,没有这一基础,想象的翅膀就飞不起来,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就会流于肤浅。课堂上,大部分学生觉得这篇课文很有意思,很喜欢读,但对苍耳等植物的审美感受,由于没有切身的生活体验,仅仅停留在课本描绘的字里行间。而贺佳铭,因为生活在农村,经常于这些植物打交道,才有了比较深刻的审美感受。可见,不同的生活经历带来不同的审美体验。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坐过山车
- 一件“丑事”
- 追梦
- 家乡的“小装饰”
- 郊游五部曲
- 坏人
- 祖国母亲我想对你说
- “梦想”,“渴望”
- 壶嘴的盖子
- 运动会记事
- 大象的传说
- 一次有益的扫墓活动
- 狮子和老鼠
- 春是什么颜色的
- 蚊子的自述
- 读巴菲尔德《危险的边疆:游牧帝国与中国》
- 劳工标准影响外商直接投资流入的研究综述
- 我国OFDI促进国内技术的实证分析
- 浅谈榜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论中国企业外商直接投资的条件
- 基于回归模型分析的快递服务业对我国国际贸易的影响
- 基于道家天人合一思想的五禽戏习修
- 中国企业进入日本市场的外部环境分析
- 浅谈二十世纪中后期中国社会变革与藏族“新文学”的兴起
- 三大主流国际关系流派对安全的认知与实践途径
- 中国百货商场的转型探讨
- 音乐教育与社会音乐文化的互动研究
- 中国跨境电子商务的现状分析研究
- 从资源型城市转型看领导决策
- 中国工商银行海外并购现状及财务整合风险分析
- 《燕子》问题探讨
- 《燕子》教学札记
- 《咏柳》问题探讨
- 《燕子》问题探讨
- 《燕子》课文
- 《燕子》问题探讨
- 《燕子》问题探讨
- 《燕子》教学札记
- 《咏柳》教学设计
- 《燕子》教学札记
- 《燕子》教学札记
- 《燕子》教学札记
- 《燕子》说课设计
- 《燕子》其它杂项
- 《燕子》教学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