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7-18
《山行》教学札记
当今小学界越来越重视古诗的教学,古诗教学的风格也越来越多,有重视“逐词逐句稳步理解诗意”的扎实式教学,有追求“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也会吟”境界的诵读积累式的教学,有崇尚“在自学中提高理解古诗能力”的放手式教学,有沉迷“进入意境,品味诗意,写成小品文”的赏析式的教学等等。笔者以为,不管采取何种教学风格,小学古诗教学必须处理好以下四方面的问题。
一、当问则问
古诗与现代文不同,字少意深,理解诗意是教学中的头等而事,而借助问题帮助学生理解是有效的途径之一,但平铺直叙地逐词逐句地提问讲解或问题居高临下,不考虑学生的实际,均会影响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和效果。我认为,问题的提出,关键所在是把准脉搏,切中要害,难度适中,当问则问。如教学《山行》一诗,全诗28个字共写了六处景物,弄清楚这六处景物极其特点也就成了理解诗意牵一发动全身的关键所在。因此,教学中我主要提了“全诗写了那些景物,分别有什么特点?”一个问题,顺着对这一问题的逐步理解,结构严谨的诗当现代文来学,化难为易,学生学来积极踊跃,老师教来轻松自然,丝毫无“滞”、“涩”之感,效果明显。
二、当讲则讲
小学教材中所选古诗大多属于唐宋时期,历史久远,文言色彩浓厚,故很多字词的意思与现代文相比,相差很大,学生往往会产生异解现象。对于这些词,老师若让学生采用查阅资料等自学方式去理解,势必造成大量时间和精力的浪费,且凭小学生的能力未必能找到确切答案,反而影响了对整首诗的理解;若片面追求启发式,必生搬硬套,故弄玄虚,使古诗教学苦涩无味。我以为,像这些词,就应“当讲则讲”,即向学生毫不保留地讲解,灌输。如《山行》一诗,对“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句中“坐”、“于”两字的理解,就可采取老师向学生完全讲授的形式,省时省力,效果实在、明显。
三、当议则议
古诗,讲究韵律,结构严谨,用字精当,有些字词意思似乎很明白,但放到具体诗句中理解一时又很难与整体连成一片。这些字,往往要经过老师的诱导和学生集体的讨论才能逐步得出结果。同时也很好佳地锻炼了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所以我认为,这样的字词理解,决不可轻易放弃,应“当议则议”。如《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中“寒山”的理解就是此例,若让学生自学则会理解成“寒冷的山”,若老师讲解则让学生失去了锻炼的机会,理解也不会深刻。教学中,我设计了如下三个小问题诱导学生讨论:1、诗写在什么季节?2、秋季山上的景物有什么特点?3、这样的景色特点给人什么感觉?在回顾全诗逐步深入讨论的基础上,学生自然深刻地领悟了“寒”字的意思。
四、当放则放
大凡唐宋古诗,内涵丰富,意义深邃。而不同的个性,不同的境遇,不同的文化水准对诗都会产生不同的见解,所以古诗教学,若局限于对表面诗意及浅层次的且固定式的思想感情的理解上,不仅把美诗学死了,还遏止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以为,古诗的教学,能使学生初步理解诗意和思想感情外,还应根据学生的个性等特点,大胆放手,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充分体会作者当时当地的心境,对诗进行较深层次的感悟,即需“当放则放”。如《山行》的教学,在学生能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我没有结束教学,而是设置一个学生能自由发挥的过程,即让学生根据诗所描绘的意境,扮作诗人,亲自去感受大自然,再感悟诗意,并写成小品文。而之后,当学生再一次回过头来品味诗的时候,看到的不再是一句句生疏的文字,而是有血有肉的一个个生动的场面。
以上所述,是古诗教学中应注意的四个问题,当然这些问题在教学中不是独立分开的,而是融会贯通的。而要真正把握好这四方面,教师必须严把教材关和学生关,切中要点,方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弄巧成拙。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闪闪的夜明珠——水景公园
- 作家的烦恼
- 小金鱼
- 夏
- 儿时的回忆
- 父母的爱
- 我的读书故事
- 城墙口的树林
- 冷?
- 城市美容师
- 走过秋季
- 笑对人生百态
- 龙宫洞
- “包公”审案
- 感恩黑暗
- 物理科技改变人类生活
- 基于移动SNS的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策略研究
- 高职院校经济金融专业实习基地建设探讨
- 我国贷款公司发展的现状和对策研究
- 中国制造升级发展背景下的新机遇
- 服装专业“厂中校”合作办学人才培养实践探讨
- 现行高职院校会计信息化实训体系存在问题探讨
- 关于现代酒店营销模式的若干思考
- 分析法在证明问题中的应用
- 学好会计的三个关键因素
- 大学生创新实践学分认证概述
- 浅谈经济金融学实验课程体系的构建
- 网络环境下服装市场营销的策略调整探讨
- 环境法学与民法学的范式整合
- 我省城中村村民市民化中的思想教育研究
- 《望天门山》教学设计
-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材理解
-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
- 西师大版《饮湖上初晴后雨》
- 《望天门山》教学设计
- 《望天门山》教学札记
- 《望天门山》课文
- 《望天门山》教学实录
- 《望天门山》说课设计
- 《望天门山》说课设计
-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
- 《望天门山》说课设计
- 《望天门山》教学实录
- 《望天门山》教学设计
- 《望天门山》教学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