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11-12
《称赞》其它杂项
《称赞》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新教材。这是一个有趣味的故事,课文洋溢着时代气息,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文质兼美、语言典范,既能使学生学习语言,又能使学生在思想上得到启迪,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陈老师这节课上得很成功,她能抓住课文的重点和难点,以生为本、以疑为线、以读为主、以拓展为目标,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体会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所带来的效果。
一、重点突出、目标明确
《课标》在基本理念部分强调“丰富语言的积累”。陈老师在本课教学中重点突出,目标明确,能抓住“刺猬”和“小獾”对话的特点,指导学生表情朗读课文,让学生读中感悟、读中探索、读中拓展,丰富语言积累,从而学会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
二、以生为本、朗读感悟。
在以学生为本的新课改中,提出了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自主、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称赞》一课的执教中,如:陈老师释题后就给学生的读书方法,把找到的句子用波浪线划出来,还采用听读、范读、自由读、个别读、集体读、选择读、分角色读、扮演读等形式指导学生朗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1、选择自由读
陈老师精心设计了这一教学环节,很有创造性,她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读,这样不但能展示学生的个性,而且能为突破重点而铺路,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品读感悟
在品读的教学环节中,陈老师引导学生找出小刺猬和小獾互相称赞的句子,然后重点指导朗读。抓住称赞的话,老师通过范读,特别注意读好“真”“一个比一个”“香极”这些重点词,读好语气,读出感情,再让学生评议,找出轻读重读的字词,在这里巧妙地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然后让学生动作示意读、自由读、指名读、小组读、集体读,让学生评价,老师在评价中称赞和表扬学生,给学生带来了好心情,师生起到互动的作用,也为培养学生的朗读开了绿灯。这一步教学环节很扎实,切实体现为培养朗读能力而设计。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使学生具体感受课文中的真情。接着,陈老师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找出两只小动物其它称赞的话,陈老师又抓住了小刺猬和小獾对话的其它句子,培养学生从朗读到感悟。如:小獾的板凳做得很粗糙,小刺猬为什么还要称赞他呢?陈老师抓住了“板凳做得很粗糙,但是看得出,他做得很认真”这句话,引导学生理解肯定别人的认真态度;又如“小刺猬走到小獾身边,拿起板凳仔细地看了看”,她引导学生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在我有点儿泄气的时候,是你称赞了我,让我有了自信”。设问你懂得了什么?应该怎样读?培养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自信心;“瞧,我已经会做椅子了”,这里引导学生明白从粗糙板凳到会做椅子,这一过程,是被小刺猬称赞后,小獾才有这么大的成就,这是来之不易的。又如“谢谢你,你的称赞消除了我一天的疲劳!”这就是好心情带来的奇效和价值。小刺猬和小獾的对话彬彬有礼,富有真情,陈老师根据课文对话鲜明、有利于培养朗读的优势,抓住读好对话训练为突破口,采用了分角色读、表演读等多种形式品读和评评议议,在读中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创新思路,让学生自读、自悟、自得,能切身体会作者的真情实感,体会句子蕴含的真谛,用内心的情感、有表情地朗读课文,真正达到品读感悟的台阶,使学生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
三、动手实践、拓展思维
陈老师为学生设计了实践平台:自己点击九龙教育网,查看资料,以读引读,以读引说,理出了人间的真情美,懂得了从平淡中见深情的真理,拓展了思维,培养了语言,提倡了学习互动,生生互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但教学中,学生对计算机运用不是很熟悉,如果平时有这个条件多练习,我想学生会学得更加主动,教学效果会更好的。
◆
[2005-10-17]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星期天的世界
- 这就是我
- 实力的差距
- 我爱我的妈妈
- 我的喜、怒、哀、乐
- 祖国在我心中
- 高大挺拔的身影
- 祖国发展我成长
- 朋友
- 永恒的心
- 我的一家
- 感激伤害我的人
- 祖国,我爱您
- 友情
- 感谢批评
- 对警官学院刑事执法专业实践教学的思考
- 工程勘察设计企业的项目成本管理研究
- 浅谈财务共享中心的建立
- 探析企业人才流失现状及对策
- 新企业会计准则下电厂财务管理体系的完善探究
- 志愿服务视角下的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 新形势下内部审计为组织增值服务探究
- 基层审计人员开展保障性安居工程审计的若干思考
- 精细化管理在高校预算管理中的应用
- 浅谈图书馆设备类资产的管理理念
- 内蒙古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
- 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安全管理的措施
- 非营利性公立医院的成本核算与内部效益分配
- 浅论环境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
- 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对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影响
- 《矛和盾的结合》教学札记
- 《香港,璀璨的明珠》教学设计
- 《香港,璀璨的明珠》教学设计
- 《矛和盾的结合》教学设计
- 《矛和盾的结合》教材理解
- 《矛和盾的结合》片断赏析
- 《科利亚的木匣》练习设计
- 《矛和盾的结合》教学设计
- 《香港,璀璨的明珠》教学札记
- 《矛和盾的结合》教学设计
- 《科利亚的木匣》教材理解
- 《矛和盾的结合》教学设计
- 《科利亚的木匣》教材理解
- 《香港,璀璨的明珠》教学札记
- 《矛和盾的结合》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