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乡偶书》问题探讨
翻新时间:2023-01-03
《回乡偶书》问题探讨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我们上学的时候,老师教我们读“衰”为cuī(崔)。似乎这首诗就压韵了!后来古诗读多了!觉得这首诗这么读!这么压韵是错误的。
1985年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对“衰”的注释。有四个义项:shuāi。
①衰退,衰弱,衰老。《史记;李斯列传》“物极则~。”《战国策;赵策四》“而臣~。”
②cuī。减少。《战国策;赵策四》“日食饮得无~乎?”(每天饮食没有减少吧?)
③cuī(崔)。等级次第。《左传;桓公二年》“皆有等~。”
④cuī(崔)。通“纟衰”。古代丧服的一种。《荀子;礼论》“无~麻之服。”
从诗的意义上看!“鬓毛衰”只能理解为:“[鬓毛衰(cuī)]耳边的头发疏落。”不可能是别的意思。
再从诗律方面来看。《回乡偶书》是唐诗,属于格律诗,也就是近体诗,除首句可以入韵,也可以不入韵以外,偶句必须入韵,而且必须一韵到底,中间不能换韵。根据格律诗中绝句减半的特点,《回乡偶书》如果是首句就入韵,那么通篇都要压韵的。
正常情况下,我们都读二句衰(shuai)音,四句来(lai)音,其韵为(ai),由此首句会不会也应该是(ai)韵呢?那么“回”字有没有“hui”的读音呢?中国古代的各地发音本身就不一样,也很难达到统一,如同“通甲字”一样,是不是也有“通甲音”。比如徘徊在很多地方读成徘回,反之回“hui”也有可能读成徊“huai”音,如同还“hai”读还“huan”一样。也许这需要考究一下贺知章先生写此诗的地点和当时人的语音。
不管怎么说!回“hui”读成了回“huai”,全诗就通顺了,末尾句也压韵了。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 春来了
- 我
- 我
- 神木的杏花滩
- 画展
- 妈妈的声音
- 元宵乐
- 包饺子
- 这就是我
- 堆雪人
- 我
- 盼春
- 美丽的田野
- 这就是我
- 春雨
- “公共利益”的构成
- 对行政不作为性质的理论研究(3)行政法论文(1)
- 平衡论:对现代行政法的一种本质思考(2)行政法论文(1)
- 我国政府采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 西部大开发中的金融政策问题
- 市场经济下行政法的效率职能(2)行政法论文(1)
- 建立新型决算体系的思考
- 孔祥熙的战时财政理论与战时财政政策
- 政府采购中理性政府行为的角色分析
- 平衡论:现代行政法的理论基础行政法论文(1)
- 中国地方预算决策自主权缺失问题分析
- 平衡论:现代行政法的理论基础(5)行政法论文(1)
- 行政法的“平衡”及“平衡论”范畴(2)行政法论文(1)
-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国际经验借鉴与对策建议
- 政府功能与财政功能的转型
- 《画杨桃》教学设计一
- 《惊弓之鸟》预习解析
- 《惊弓之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惊弓之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二
- 《惊弓之鸟》片断赏析一
- 《画杨桃》课堂简评
- 《惊弓之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四
- 《惊弓之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三
- 《惊弓之鸟》综合资料
- 《惊弓之鸟》(今日开庭)课堂实录
- 《惊弓之鸟》教学谈
- 《惊弓之鸟》片断赏析三
- 《惊弓之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
- 《惊弓之鸟》片断赏析二
- 《画杨桃》教学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