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6-23
《绝句》教材理解
“绝句”是诗的名称,并不直接表示诗的内容。这种形式便于用来写一景一物,抒发一瞬间的感受。诗人偶有所见,触发了内心的激情,信手把自己的感爱写下来,一时不去拟题,便用诗的格律“绝句”作为题目。杜甫用这一形式写了一组诗,共四首,用“绝句”为总题。本课《绝句》是其中的一首。这首诗是他从家里的窗口摄取的一幅优美的风景画,表达了他宽阔的胸怀和悠闲愉悦的心情。
这首诗是杜甫重返成都后在他的草堂中写的。他这段生活比较安定,心情也比较愉快,因此他能够用闲适的心情去欣赏草堂附近的景色,写出流传千古的名篇。
诗人倚窗向外眺望,首先看到的是近景:屋外杨柳呈现一派青翠欲滴的色彩,柳枝迎风飘舞。两只黄莺在柳枝间相互追逐,唱出了悦耳的歌声。诗人给逗乐了,于是写出了“两个黄鹂鸣翠柳”这一有声有色的诗句。再把视线投向天空,看到成行的白鹭在高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好像要与青天相接的样子。这很自然地会使诗人产生“一行白鹭上青天”的感受。这两句由近及远,视野辽阔。诗人的眼睛好像摄影机的镜头一般,又转向对面的西岭(即岷山)。这巍峨的西岭,尽是皑皑白雪,千年不化。它像一道雪砌的屏障,横亘西部。西岭虽大,但这个小小的窗口却能把西岭的雪景尽收眼底。诗人用“窗含”句来概括所看到的这幅积雪图,气势非凡。接着诗人的目光又由山落到门前的岷江上,看见沿河停泊着许多商船。这些商船是经常往来于蜀地和长江下游吴地的。草堂附近有个合江亭,由蜀到吴去的人都由此登船。据历史记载,三国时费伟出使东吴,孔明曾在此为费伟送行。他对费伟说:“万里之行始于足下。”后人把附近的一座桥称为“万里桥”。杜甫当然熟悉这些掌故,于是把眼前景物与历史事实熔铸入诗,就得出了“门泊东吴万里船”之句。
全诗四句,两两相对,刚好组成两副对子。这两副对子写的景色远近交错,形成一个完整的、辽阔的、有声有色的画面。“千秋雪”使人想到宇宙的无穷,“万里船”使人想到地域的广大。这首小诗描绘出来的图景,真是尺幅千里,容量极大,给读者无限广阔的思索空间。
◆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雾
- 流感大风波
- 爱的教育
- 美丽的荷城小学
- 读《感悟父爱母爱》有感
- 最难忘的一件事
- 回忆又见回忆
- 给父母的一封信
- 课间小老师
- 金秋时节
- 长城
- 小表妹
- 我心中的机器猫
- 温暖
- 我们来的能源
-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风险管理
- 浅谈干部培养选拨任用的几点见识
- 浅析房屋拆迁补偿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
- 电力企业如何加强物资管理应用探讨
- 山东省济南市农村失地农民养老保险情况分析
- 事业单位建立职业年金利弊浅析
- 转型经济期国企提升采购技巧的思路
- 企业项目投资风险浅析
- 轮岗制度对动态能力提升的作用机制研究
- 企业管理创新在企业市场竞争中的意义探讨
- 浅谈电力施工企业薪酬管理措施
-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有关问题探析
- 上市公司代理问题与对策研究
- 完善内控制度 实现科学运作 防范物流贸易风险
- 完善企业价格管理制度探析
- 《风筝》教学实录
- 《风筝》教学设计
- 《风筝》课文
- 《风筝》教学札记
- 《风筝》教学设计
- 《秋天的雨》说课设计
- 《秋天的雨》教学实录
- 《风筝》教学札记
-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说课设计
- 《风筝》教学札记
- 《风筝》教学札记
- 《风筝》片断赏析
- 《风筝》说课设计
- 《风筝》片断赏析
- 《风筝》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