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5
《玲玲的画》教学札记
《玲玲的画》,正是因为有了一个墨渍,玲玲才获得了思维飞跃的契机,最后收获了意想不到的成果。这是一堂由新桥小学陈忠钰老师执教的二年级下册的课文,也是一堂属于学生的语文课,这既是一个打破定向思维的教学流程,也是一例教师与学生均获得成功的大胆尝试。
一次并不陌生的“初遇”
“聪明的小眼睛看过来,我姓陈,小朋友叫我什么呢?”孩子们齐声回答:“陈老师!”“能不能甜甜的叫一声呀?”“陈—老—师!”正式开课前,素未谋面的师生们营造了和谐的气氛。“平时是怎么表扬自己的?”“嘿嘿,我真棒!”小朋友齐声回答。“再加上一声‘ye’!”“嘿嘿,我真棒‘ye’!”哈哈,顿时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
一个贯穿始终的提问
“孩子们,咱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在老师的引领下,孩子们把课文的主角玲玲叫得特别响亮。“读了‘玲玲的画’这个题目,你们心里有什么疑问呢?”
教师用一个问题作为了这节语文课的开场白。他的问题,立刻引起了学生的思考和联想。一大堆充满想象的解释,正式启动了这堂课学生们的大脑。
在每个环节,教师都有意将这个提问贯穿着,要么做预备铺垫,要么设置理解思路迂回揭示谜底,要么让学生自主研究,找到问题的答案。本来稍显零乱的教学内容,因为这一个问题而得到了意识上的统一,学生能够集中精力,老师讲课思路也非常清晰。
一批核心关键的部件
教师提出了关于课文的理解的问题,却没有盲目求快解决。这节语文课,教师依然从分自然段、识字等基本环节入手,但在划分段落和识字环节都有不同程度的发挥和创新。
没有用教师的权威,去确定到底有多少个自然段,而是将权力“下放”给学生,由他们来商量确定,最后得到一个比较一致的答案。学生的探究和学习积极性得到提高,新课标的教学理念也得到了很好的贯彻。在识字环节,同桌之间进行互动,调动了孩子朗读的兴趣,超越了一般教学模式下的效果,用“开火车”的方式来提高认知难度,以及将刚学会的书面语(如“端详”),及时运用于老师与学生的对话中(“咱们看看玲玲的这幅画,你觉得这幅画怎么样,请你仔细端详端详”)。这些施教的小细节,及时巩固了初学的生字。探究用形状相似的字来记忆的方法,既达到掌握生字的效果,还辨析了易错的字类,可谓一举两得。对“趴”等动词的强调,直接为理解课文做了充分准备。
一次无法删减的模仿
除了对动词的探究,对重点词汇的解读外,教师还有意识地让学生根据情景,模仿“玲玲”的语气,读出人物的思想活动和感情来。而最值得称道的是,其他学生又成为模仿者的评判人,到底是不是读出了课文中人物焦急、疑惑、茅塞顿开和高兴的语气,不由老师说了算,而是认真倾听的其他学生。通过这样的环节,学生之间也形成了感情和思想的交流评价,事实上是走向了对课文的深层次理解。
教师一问,学生一答,教师将探究、评判的权力和标准交给学生,却掌握着理解的节奏和思路,提高了课堂效率,将全班学生的精力集中在如何理解课文这一基本教学要求上。
一场不能止步的变革
尽管教师在这节语文课的课堂组织和课前准备上下了很大工夫,但我觉得上好这堂语文课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这篇课文的起因是,画被弄脏,却又来不及画,结果则是获得了一等奖。如何将坏事变为了好事?其经过是,得到父亲的提示,在弄脏的地方画了只小花狗。这个转变的过程十分重要,这个过程,学生应该自己去细细体会,最终得出,只要积极动脑思考,坏事也可以转化为好事。
结合低年级书写任务较轻的实际,教师可引导学生多多尝试书写,以培养学生独立写字的能力和信心。课文理解固然重要,但给孩子书写记忆生字的时间应更加充足,更应在课堂中得到突出。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朋友给我的爱
- 对着流星,许下真诚的愿望!
- 笑对人生
- 我发现中国变了
- 四角的天空
- 童年啊,童年
- 孤独,不在夜空里
- 我的班主任——刘老师
- 春
- 姐姐我好想你
- 老鹰、小兔和小鸟
- 英雄
- 小红狐和“百兽之王”
- 感动常存
- 幸福之家
- 探索和思考当前建筑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问题和策略
- 西藏自治区经济增长与就业扩大关系的实证分析
- 钢铁行业市场集中度与并购重组障碍分析
- 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专业技能人才
- 企业内部环境同内部控制探讨
- 论城市商业银行会计风险及其管理
- 石油销售企业加强营销管理水平的探讨
- 高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研究
- 沟通在绩效管理中的作用分析
- 煤炭企业采矿技术分析及安全防范
- 高校去行政化改革的思考
- 分析当前农业机械管理中常见问题和策略
- 经济新常态下大学生企业创业动机探析
- 关于人力资源管理中绩效考核的应用探讨
- 试论汽车三包责任及其法律风险防范
- 《画杨桃》教学设计
- 《画杨桃》教学设计
- 《画杨桃》练习设计
- 《画杨桃》教学设计
- 《画杨桃》教学设计
- 《画杨桃》相关知识
- 《画杨桃》教学设计
- 《画杨桃》教学设计
- 《画杨桃》教学设计
- 《画杨桃》练习设计
- 《画杨桃》教学设计
- 《画杨桃》教学实录
- 《画杨桃》教学设计
- 《画杨桃》教学设计
- 《画杨桃》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