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4-12-19
《丑小鸭》教学札记
两天半的观摩,我们收获颇多,感触也不少。很多老师还纷纷在博客上发表自己的感想。特别是窦桂梅老师的《丑小鸭》,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的思考,引发了大家热烈的讨论:学生该读什么样的《丑小鸭》?我们该怎样引导学生读《丑小鸭》?……
1、学生该读什么样的《丑小鸭》?
三年级有篇课文叫《丑小鸭》,课文是根据叶君健的译文改编而成的。短短的几百个字,就让三年级的学生认识了“丑小鸭”,了解了丑小鸭历经磨难,最后终于变成白天鹅的坎坷历程。教过这篇课文的老师们普遍反映:《丑小鸭》这篇课文不好教!当然,这种不好教的原因很多:因为三年级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比较有限,因为教师对文本解读的深浅不好把握;因为……不管怎么说,在三年级的语文课上,学生读几百字的《丑小鸭》还是比较有难度的。总不能因为叶君健先生的译文怎么怎么好,就让三年级的学生在课堂上直接读译文吧?
但是,我们从来都希望引导学生读整本的书,特别是高年级的学生。上学期十一月份的骨干培训活动中,育才小学的胡亚玲老师执教了《青铜葵花》读书会,就是引导六年级的学生读曹文轩这部著作。“千课万人”活动中,窦桂梅老师执教的《丑小鸭》,也是引导六年级的学生读安徒生的这部著作。六年级的学生当然可以直接读译文!但是,窦桂梅老师执教的《丑小鸭》,已不是我们一般意义上的阅读教学,而像是语文活动课。
2、我们该怎样引导学生读《丑小鸭》?
《丑小鸭》是一篇美丽的童话。这篇童话,小学生该怎样读呢?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对童话等文学作品的阅读,不同学段都有具体的目标要求:第一学段(1~2年级):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第二学段(3~4年级):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第三学段(5~6年级):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从上面的描述中,我们可以对小学生读《丑小鸭》形成明确的目标:建立“丑小鸭”这一人物形象,关心丑小鸭的命运,同情丑小鸭的遭遇,为丑小鸭最后变成白天鹅而欣喜。如果在《丑小鸭》的课堂上笑声不断,学生体验到的会是什么?
毕竟,我们是在让小学生读童话《丑小鸭》,而不是读安徒生的《我的自传》,更不是为了研究安徒生。“丑小鸭”隐射的作者的命运,我们完全可以在中学甚至大学的文学欣赏课上去加深认识,切不可一一对应,破坏童话为孩子们营造的情境。“苦难中追求梦想,高贵后常怀谦卑”这样的条幅,不像是送给丑小鸭的,更像是送给安徒生的。仔细想想,这个条幅送给安徒生似乎也不妥当。
确实,现在的很多观摩课,只能“观”,不能“模”(即“模仿”:照着现成样子做)。这样的观摩课,意义何在?面对这样的观摩课,我们又该如何取舍?因此,观摩课的执教者既要考虑“观”,又要考虑“模”;对于各级各类的观摩课,我们要进行理性思考,要看门道,不只看热闹。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游万卷书城
- 西瓜皮也能做菜!
- 一件意想不到的事
- 买菜
- 他俩笑了
- 那是一次失败的尝试
- 刻骨铭心的一件事
- 我的名字
- 一件意想不到的事
- 今天我当家
- 大扫除
- 错误
- 有趣的烧烤
- 一件意想不到的事
- 一件意想不到的事
- 论奥巴马政府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现状
- 双重他者:解构《落花》的中国想象
- 试析环境侵权的特征(1)论文
- 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与策略
- 浅论内幕交易罪的若干问题及立法完善(1)论文
- 浅谈少年运动员的选材与育材
- 国际化语境中的中国大陆电影(下)
- 论经济法是社会本位之法
- 国际化语境中的中国大陆电影(上)
- 关于幼儿教师的装饰性劳动研究
- 幼儿教师音乐能力的培养与研究
- 企业环境信息与银行信贷安全保障(1)论文
- 中国民族电影业现状鸟瞰
- 论上海市信息化政策和法规环境构架(1)论文
- 试论小学教学团队建设的思考
- 《比尾巴》教学反思
- 《比尾巴》教学案例
- 《比尾巴》教学反思
- 《比尾巴》教学案例
- 《比尾巴》教学后记
- 《比尾巴》教学反思
- 《比尾巴》教学反思
- 《比尾巴》教学反思
- 《比尾巴》教学随笔
- 《比尾巴》课后反思
- 《比尾巴》教学反思
- 《比尾巴》教学反思
- 利用情境,构建开放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比尾巴》教学后记
- 活用教材──《比尾巴》教学后记
- 《比尾巴》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