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3-11
《恐龙的灭绝》教学札记
《恐龙的灭绝》是人教版语文课标实验教材二年级下册的一篇科学知识小品文。课文列举了恐龙灭绝的五种富有代表性的假说,引起人们深思:“为什么今天的人类只能在博物馆或者从电影和书籍中,来想象恐龙往日的辉煌了?”
科学小品文一方面要使学生获得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和愿望。从科学小品文的特点和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出发,我以“课内得法,课外受益”为指导思想,抓住文本解读和延伸拓展两大版块,通过环环相扣的流程,进行探究性学习,以训练学生的语言和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课内宝贵的时间应该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掌握开启知识殿堂的钥匙和开启门锁的方法。通过本课学习,我们不仅要帮助学生了解文中介绍的五种说法,还要激发调动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让他们主动积极地通过各种渠道了解更多的知识,开阔视野,培养科学的探究精神;不仅要让学生能够用书本中的语言来介绍恐龙灭绝的种种说法,还要能够以课本为例子,自觉地运用文中的段式来介绍自己了解的其他说法。从以上的教学环节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对于各种说法都非常感兴趣,不管是小组合作学习,还是全班交流汇报,说者都很尽兴,听者也是津津有味,并不时地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观点,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教学效果也非常理想。
同时我们也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课堂上必要的拓展是切实可行的,它能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但如果大部分时间用来拓展而忽视对文本的解读,脱离语文学科的本位,一味地强调纯技术性的东西,一味强调课外拓展延伸。匆匆读完文本,就开始上网搜寻与课文相类似的材料,然后围绕材料进行交流。这样的语文就变质了。如何引导学生运用课外拓展的资料,将它们糅合成一个整体呢?以上案例做了很好的探索。小组合作学习给学生汇报展示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充分感受课外探究的乐趣,领略科学的浓浓魅力;指名汇报的过程中,从易到难,提出不同的要求,巧妙地引导学生运用文本解读过程中学到的方法将各种说法整合在一起,创作出一篇新的《恐龙的灭绝》,实现了课内与课外的有机融合。
总之,学生看作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是阅读教学课堂的主人。因此,教师必须真正把学习的自由还给学生,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把学习的空间还给学生,把学习的欢乐还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的条件去自主探索,去读书研究,真正实现个性的发展。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时光匆匆
- 新疆食趣
- 母亲的生日
- 我与祖国的对话
- 理解天使给予的爱
- 孩子总是要长大
- 闪烁,永不坠落(读《星星变奏曲》有感)
- 窃读记
- 看奥运开幕式
- 青春寄语
- 我的高中生活
- 读《三顾茅庐》有感
- 家的意思
- 我的妈妈
- 粉笔的承诺
- 防范资管产品流动性风险
- 劳动力都去哪儿了?
- 共和党的选民结构困境
- 万达首秀众筹项目
- 以更好的城市化避免农村惨剧
- “印度象”的软肋
- 破解云上危机
- 中国制造2025与地方工业振兴
- 摆对经济模型位置
- 人民币加入SDR的影响
- 互联网境外影视剧政策疑云
- 日本加紧出击亚洲基础设施投资
- 对冲投资下滑
- 基因组编辑育种的前途
- 中国对缅政策调整方向
- 《儿子们》教学设计
- 《妈妈的爱》教学设计
- 《儿子们》教学设计
- 《植树的季节》教学设计
- 《妈妈的爱》课文
- 《植树的季节》教学设计
- 《妈妈的爱》教学设计
- 《妈妈的爱》教学设计
- 《妈妈的爱》教学札记
- 《妈妈的爱》教学札记
- 《儿子们》片断赏析
- 《妈妈的爱》教学设计
- 《植树的季节》教学设计
- 《妈妈的爱》教学札记
- 《儿子们》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