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7-04
《灰雀》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118页至120页。
教学要求: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懂得做错了事就要改正,做个诚实的孩子。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读懂课文中的重点句子,理解课文内容,能回答“思考,练习”中的问题。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通过联系上下文读懂重点句子,理解课文内容。
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题,质疑。
二.指导自学。
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特别注意读准生字,读通课文。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正音:散,惹,渣,坚。
2.容易写错的字:惹,或,郊。
3.理解词语:
郊外:城市外面的地方。
自言自语:自己跟自己说话。
可惜:值得惋惜。
欢蹦乱跳:形容健康、活泼、生命力旺盛。
诚实:言行跟内心思想一致,不虚假。
4.朗读课文,正音。
四.默读课文,思考课后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讲读第一自然段。
1.在上一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大意。请打开课本第118页,请大家小声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想想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你可以用笔画一画。
2.全班讨论:第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非常惹人喜爱。列宁非常喜爱它们。)
板:惹人喜爱
3.课文是怎样说灰雀惹人喜爱的?
出示句子:
(1)它们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非常惹人喜爱。
(2)它们在枝头唱歌,惹人喜爱。
问:哪个句子更能写出灰雀惹人喜爱呢?(引导学生说出有了这两个词语,句子就更加具体、更加生动,更能写出灰雀惹人喜爱。)
4.指导朗读句子(1)。
5.灰雀这么惹人喜爱,课文是怎样说列宁非常喜爱它们的?
板:列宁每次……都要……经常带……
二.讲读第二自然段至最后。
1.师:灰雀这么惹人喜爱,列宁非常喜欢它们。课文还写了哪些人喜爱灰雀?
板:男孩
2.仔细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至最后,特别是小孩说的话。
思考: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后来到哪里去了?又是怎么回来的?你是从课文哪些句子里看出来的?
3、全班讨论:
(1)灰雀后来到哪儿去了,你从哪些句子看出?
①男孩说:“没看见,我没看见。”
②那个男孩本来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但又不敢讲。
③男孩看看列宁,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④“一定会飞回来!”男孩坚定地说。
板:“没看见”
(2)灰雀又是怎么回来的,你从哪些句子看出?
①男孩看看列宁,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
②“一定会飞回来!”男孩坚定的说。
板:“一定会飞回来”
(3)男孩为什么把灰雀放回来?(引出列宁自言自语的话。)
出示句子:
①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
②列宁说:“多好的灰雀呀,再也不会飞回来了。”
问:哪个句子更能写出列宁发现那只灰雀不见了,觉得很惋惜?(引导学生说出第一句更能充分体现列宁非常喜爱灰雀)
指导朗读句子①
4.指导朗读对话。
(1)同位分角色练读。
(2)指名分角色读。
(3)全班按男女生分角色读,老师读叙述部分。
5.小声自由读第十一至十三自然段。
(1)思考:课文是怎样写灰雀回来的?为什么说男孩是个诚实的孩子?
板:果然。
(2)四人小组讨论:为什么说男孩是个诚实的孩子?
6.质疑。
7.总结全文。
这个小故事写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感动教育了男孩,使男孩主动送回灰雀,告诉我们有了错误承认了,改正了,就是诚实的孩子。
板书计划:
18.灰雀
惹人 喜爱
列宁 男孩
每次……都要……“没看见”
经常带……“一定会飞回来”
可惜 果然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的生日厚礼
- 读《小故事大道理》
- 我们的汪老师
- 校园里的春天
- 寻找秋天
- 普通话,使社会文明
- 繁落成花
- 感动
- 难忘的岁月
- 愁月
- 我做晨刊小报童的第一天
- 沉醉与原来
- 乌龟
- 考试过后
- 秋天的树叶
- 浅析企业往来账款管理的问题及对策
- 高校预算精细化管理的解析
- 基于政府招标采购信誉风险的防范思考
- 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评价方法研究
- 浅析医院物资信息化管理建设的重要性
- 我国中小企业外贸代理中的若干问题与对策研究
- 医保基金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 刍议煤炭工程造价中概预算的重要作用
-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内部环境问题分析
- 新医改环境下公立医院构建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思考
- 论作业成本法下成本控制系统的构建
- 企业办公用房规范管理研究
- 企业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 合同能源管理对冶金企业成本控制的研究分析
- 浅谈农村信用社经营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狮子和鹿》课文
- 《狮子和鹿》教学设计
- 《陶罐和铁罐》课文
- 《陶罐和铁罐》教学札记
- 《陶罐和铁罐》教学札记
- 《陶罐和铁罐》教学札记
- 《陶罐和铁罐》教学札记
- 《陶罐和铁罐》说课设计
- 《狮子和鹿》教学札记
- 《狮子和鹿》教学设计
- 《狮子和鹿》教学设计
- 《狮子和鹿》教学设计
- 《狮子和鹿》练习设计
- 《陶罐和铁罐》教学札记
- 《狮子和鹿》教材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