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2-26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相关知识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几乎人人熟记成诵的小诗,其中“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中的茱萸让许多少年产生美好的憧憬,也让许多教师颇费思量。茱萸历代都被作为祭祀、佩饰、药用、辟邪之物。早在周代,茱萸就由于被视为非凡之物而被当作祭祀不可或缺的八种美果之一;在汉代,人们逐渐地认识到茱萸的多种药物用途而开始重视培育、栽植茱萸;传说中战国时期的楚国王妃就佩戴着茱萸做的饰物。因此,人们对它格外钟爱,以致形成了饶有风味的茱萸风俗,即,于重阳之日,登高畅游,携茱萸女,插茱萸枝,佩茱萸囊,饮茱萸酒,吟茱萸诗,极尽欢娱之乐。久而久之,相沿成习。故古人又把九月九日重阳节称为登高节、茱萸节、茱萸会。关于这一点,南北朝时的吴均在他所撰写的《续齐谐记》中记载了一则故事:“东汉时,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累年,长房谓曰:‘九月九日,汝家中当有灾,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绛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除。’景如其言,举家上山。夕还,见鸡、犬、牛、羊一时暴死。长房闻之曰:‘此可代之。’今世人九月九日登高饮酒、妇人带茱萸囊始于此。”茱萸风俗在全国各地普遍存在,历史悠久,只是到民国以后,由于社会的急剧动荡,茱萸风俗才渐渐衰落,唯登高之俗尚存于民间。茱萸还可以酿酒,唐代著名隐士寒山曾有“暖暖茱萸酒,空心枸杞羹。终归不免死,浪自觅长生”的诗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汉中地区茱萸主产县佛坪县利用当地资源,生产出了茱萸牌系列果酒、饮料,其味醇美,药效显著。茱萸因其本身的价值以及历代赋予的传奇色彩,使文人们很喜欢用它作诗料,并从不同的角度表达自己的不同心境。历代文人笔下,以茱萸寄言亲友欢娱之情的诗赋很多,其中以唐人为最。以下是笔者搜录的唐人茱萸诗,与诸位共同品尝。
杜甫《九日蓝田崔氏庄》:“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子细看。”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朱放《九日与杨凝、崔淑期登江上山,有故不往》:“哪得更将头上发,学他年少插茱萸。”
戴叔伦《登高乘月寻僧》:“插鬓茱萸来未尽,共随明月下沙滩。”
卢纶《九日奉陪侍郎》:“睥睨三层连步障,茱萸一朵映华簪。”
耿讳《九日》:“步蹇强令避藻井,发稀哪敢插茱萸?”
王昌龄《九日登高》:“茱萸插鬓花宜春,翡翠横钗舞作愁。”
杨衡《九日》:“不堪今日望乡意,强插茱萸随众人。”
权德舆《酬九日》:“他时头似雪,还对插茱萸。”《九日北楼晏集》:“风吹蟋蟀寒偏急。酒冷茱萸晚易醺。”
张鄂《九日晏》:“归来得问茱萸女,今日登高醉几人?”《九日》“城远登高并九日,茱萸凡作几年春?”
白居易《九月九日登巴台》:“闲听竹叶曲,浅酌茱萸怀。”《九日寄微之》:“蟋蟀声高初过雨,茱萸色浅未经霜。”
这些诗赋予了茱萸极其浓郁的传奇色彩,显现着古人对茱萸深切的爱,如果要加以总结,也许可以称之为九日诗。
◆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问灵魂
- 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 这只“蜘蛛”好不好?
- 做人
- “家庭”新解
- 人人知诚信,人人讲诚信
- 笛子
- 论猪八戒同志
- 珍惜生命养成文明交通好习惯
- 我的生命之舟——书
- 禁锢的命运
- 弘扬爱国传统 创建历史新篇
- 做一个文明的人
- 10-1=?
- 成败论
- 加强内部财务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 政府招商引资活动的有限性与有效性的思考
- 高校经费开支控制与管理体系研究
- 论高校教师如何开展学生思政工作
- 浅析山西省服务性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河北省农村妇女培训的实施效果评价研究
- 基于学生能力培养的会计案例收集与设计的研究
- 谈合作学习对商务英语专业教师教学团队的构建策略
- 产业地产项目的融资策略分析
- 测算我国1952年―2013年潜在经济增长率
- 新税法下的企业会计税务筹划
- 中国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再研究
- 环境保护部门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问题探析
- 市场法在资产评估中的应用
- 沉没成本与机会成本决策相关性辨析
- 《元日》教学设计
- 《马拉松》教学设计
- 《元日》教学设计
- 《元日》教学设计
- 《马拉松》片断赏析
- 《元日》教学设计
- 《马拉松》教学设计
- 《马拉松》教学设计
- 《元日》教学设计
- 《元日》课文
- 《老北京的春节》教学实录
- 《马拉松》课文
- 《元日》教材理解
- 《老北京的春节》课文
- 《元日》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