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3-24
《柯里亚的木匣》三步教案设计
本文以“木匣”为故事发展的线索,课文后又有思考问题的提示,教学时,可以“埋木匣→挖木匣→从中得到的启发”为思路,启导学生突破难点,独立分段,理清事物特点前后变化的内在联系,从而明晓事理搞好知识的迁移。在强化“双基”的训练中,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分析表达的能力。教学时,可按这样的步骤进行:
1.情境引入,激发兴趣
教者可用类比情境演示引入,导出本课读写训练的重点内容,激发学生求知探索的热情。上课时,先找一名学生与教师进行跨步比赛:两人同时演示由教室门口向室内跨三大步,再由学生上前检测两人所跨距离的差异。接着,教师提问:同样是跨三步,为什么距离会有差异?课文中的柯里亚是怎样来认识这个问题的?让学生各自带着问题去自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
2.问题引路,训练阅读理解能力
本课记事顺序清楚,结构思路明白,可让学生根据文后思考题默读课文,在文中画出描写柯里亚和妈妈“埋木匣”具体情景的语句,然后通过导读引思,讨论口说突破难点独立分段,弄清事情前后的内在联系。如:导读承上启下的第五自然段,可先让学生找出“就在那一天”和“住了差不多四年”表示时间的词语,启发提问这段侧重写了哪个时间?埋木匣和挖木匣前后相隔有几年?这几年中柯里亚会发发生什么变化?引导学生带着问题独立思考找出“刚学数数,只会数到十”,“那时候还小”,“步子也小”,“我已经九岁啦!”,“数数能数到一百多”,“步子比那时候要大一倍呢!”等语句。这样既能引导学生正确分段,又能在读思训练中弄清前后变化的内在联系,加深对“周围一切都在变化”一句话的理解。
3.设疑解难,训练分析表达能力
本文训练重点突出,一些句子讲出了时间和周围事物的变化,导出了事物变化因果的内在联系。因此,我们可以紧扣训练的重点难点,引导学生通过课文的阅读,去寻找事物变化的因果联系,并且能用自己的话将这种联系表达清楚,将学生的思维渗透到“双基”训练中。如设疑:①柯里亚和妈妈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埋东西?又是相隔多少时间才去挖东西的?妈妈为什么一下子就能挖到木箱子?②当初,妈妈不是随随便便地埋箱子的,而柯里亚是因为随随便便地埋木匣,所以现在一下子是挖不到木匣的。这样说对吗?为什么?③文中为什么要这样具体地写柯里亚埋木匣的情景,这样写与下文写挖木匣又有什么联系?④既然知道柯里亚埋木匣跟妈妈一样不是随随便便的,那么他妈妈为什么能一下子挖到木箱,而柯里亚为什么不能一下子挖到木匣呢⑤如果他妈妈小时候就认认真真地离门口三十步的地方埋下箱子,到现在也数三十步能一下子挖到当时埋的木箱吗?⑥柯里亚不能一下子挖到木匣的真正原因是什么?我们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从不同角度设疑,层层深入地推进思维训练,促进思维的发展,提高学生分析表达的能力。
附:板书设计
以上板书,图一、图二对比明显,让人一目了然。这样,柯里亚心中的疑团和同学们心中的疑团(即板书中的“?”),都被轻而易举地解开,省去了许多口舌,学生也乐于接受。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享受雨中寂静
- 教师节
- 给爸爸的一封信
- 都是粗心惹得祸
- 唱红歌比赛
- 我的家乡
- 失败,并非只是失败
- 我的自画像
- 看阅兵的感受
- 生活因读书而精彩
- 我喜欢的公园
- 观《开学第一课》有感
- 我懂得了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 爱的翅膀
- 我与红领巾
- 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公民人文素质现状的调查思考及建议
- 从组织变革因素角度讨论国务院改革之历程及趋势
- 国外生态补偿机制对我国草原生态补偿机制构建的启示
- 大学生创业融资问题研究
- 议如何做好国家土地资源的管理工作
- 激励理论在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运用
- 关于城中村村民城镇化的几点思考
- 当前我国社会救助公平性不足的原因浅析
- 青海少数民族学生高考录取政策实施情况调查研究
- 关于NGO参与居家养老的几点建议
- 政府服务窗口的行政伦理失范问题简析
- 论“中国梦”的社会、政治稳定意义
- 关于企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发展的研究
- 城市规划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及影响
- 在台就读陆生饮食消费习惯之调查分析
- 《一面五星红旗》教学设计
- 《一面五星红旗》教学设计
- 《一面五星红旗》教学设计
-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教学设计
- 《一面五星红旗》课文
- 《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
- 《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
- 《卖木雕的少年》课文
- 《卖木雕的少年》教材理解
-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教材理解
- 《一面五星红旗》教学札记
- 《一面五星红旗》教学设计
-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教学设计
-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教学设计
- 《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