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9
《翠鸟》教学札记
老伴从超市给小孙女买了一把儿童扫帚。这扫帚设计得挺有趣:棕毛的宽柄上画了“小丑”的眼睛、嘴巴,下面的棕毛便自然成了“小丑”的一大把胡子。别说孩子喜欢,就连我们大人看了也忍俊不禁。也许是爱屋及乌吧,用这把扫帚扫地便成了小孙女最感愉快的劳动。
我真佩服厂家的聪明,他们懂得儿童的心理,所以设计出的产品赢得了儿童的喜爱。这事触发了我的联想。其实,我们小学老师跟儿童的关系更为密切,因为我们几乎天天要给他们上课,天天跟他们生活在一起。怎样才能使我们的教学让孩子们喜欢、让孩子们感兴趣呢?
于永正老师在这方面就做得很成功。比如他教《翠鸟》,就不是按照常规死板地分析课文,而是让儿童当翠鸟,老师当世界绿色和平组织成员,来采访翠鸟王国的小公民。老师说:“我是世界绿色和平组织成员,我特意来采访你们,打算写一篇有关翠鸟的报道,让大家都来保护你们,不伤害你们。你们的声音多么好听!”小朋友禁不住叽叽喳喳地叫起来。“听说你们又叫叼鱼郎,谁能介绍一下你们是怎么捕鱼的吗?”“怎么能证明你们飞得快呢?”“你们的家住在哪里呀?”“你们的家这么小,我想去你们家作客,怎么进得去呢?”“这儿有一篇现成的报道,可是我看不懂中文,只能听得懂,谁能读给我听听?”这样换了个角度来教,小朋友好像进入了一个童话世界,感受到童心童趣,领略到翠鸟王国的美妙与神秘,个个学得兴致勃勃。这种形式,在大人可能觉得没意思,可在孩子却觉得挺有意思。我以为这就是“适合儿童特点的教学策略”。过去我们在认识上形成一个定势,似乎让学生理解课文就只有讲解分析这一个办法,其实帮助学生--尤其是小学生--感受课文的方式方法应是不拘一格的。只要我们充分地发挥创造性,从儿童的心理特点出发,就能营造出完美的课堂、生动活泼的课堂,取得教学的成功。
物理学上有个“共振”原理:当外力的振动节拍和物体本身的固有频率的节拍相同或相近时,物体就会产生强烈的振动。课堂中的师生对话是与此相似的。要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教师就得使自己的“振动节拍”和学生“本身的固有频率的节拍”相同或相近。换句话说,教师在选择教学策略时必须尊重儿童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从而在教师和学生的心灵之间组成一种“相似的和谐的振动”。
不少人问:于老师在教学上取得成功有什么秘诀其实答案很简单,这就是以自己的爱心与智慧,努力去追求师生间“相似的和谐的振动”。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的家乡
- 失败,并非只是失败
- 唱红歌比赛
- 我懂得了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 享受雨中寂静
- 观《开学第一课》有感
- 爱的翅膀
- 教师节
- 看阅兵的感受
- 我的自画像
- 生活因读书而精彩
- 我喜欢的公园
- 都是粗心惹得祸
- 给爸爸的一封信
- 我与红领巾
- 在台就读陆生饮食消费习惯之调查分析
- 大学生创业融资问题研究
- 从组织变革因素角度讨论国务院改革之历程及趋势
- 激励理论在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运用
- 论“中国梦”的社会、政治稳定意义
- 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公民人文素质现状的调查思考及建议
- 当前我国社会救助公平性不足的原因浅析
- 青海少数民族学生高考录取政策实施情况调查研究
- 议如何做好国家土地资源的管理工作
- 关于城中村村民城镇化的几点思考
- 城市规划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及影响
- 国外生态补偿机制对我国草原生态补偿机制构建的启示
- 关于企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发展的研究
- 关于NGO参与居家养老的几点建议
- 政府服务窗口的行政伦理失范问题简析
-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教学设计
- 《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
- 《一面五星红旗》课文
- 《一面五星红旗》教学设计
- 《卖木雕的少年》教材理解
- 《一面五星红旗》教学设计
- 《一面五星红旗》教学设计
- 《卖木雕的少年》课文
-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教学设计
-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教学设计
- 《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
-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教材理解
- 《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
- 《一面五星红旗》教学设计
- 《一面五星红旗》教学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