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3-15
《燕子专列》教学札记
在26号上午,我有幸听了盛新凤老师的《燕子专列》这节课,给我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面对生疏的学生,盛老师循循善诱,在语言中建构精神,在精神的建构中发展语言,充分体现了语文教学人文性和工具性的有机统一。与此同时,精神催生了语言、净化了语言、提炼了语言,让听课老师赞叹不已。学生在课堂上理解、感受语言文字魅力的同时,享受着丰富的文化大餐,经历着难忘的精神之旅。
课堂实录片断一:
课前谈话:我来自……
(措辞比较优美)
师:你们喜欢我这样说话吗?(生说喜欢)
师:为什么呢?
生1:因为语言十分优美。
生2:因为用了许多好词好句。
……
师:我们语文就是这样美,讲究语言的韵味。现在让我们来小试牛刀,说说关于春天的好词。
师:再说说表示天气非常寒冷的词语。
师:向大家介绍一个小女孩,她和她的父母常年生活在非洲,她与一些动物们相处得十分融洽,看看她与野生动物亲昵接触的照片吧!(师出示一组照片,一边稍作解释、描绘。)
师:你看了之后,有什么感觉?
生说感受。
第一课时
一、导入引言
1.放《小燕子》的歌曲,生一起跟着唱。
师:唱着这首歌,是不是让人感到这样一幅场面——
出示“才下过几阵……”
这是咱们刚学过的内容。
生齐读两遍。
2.小燕子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机,然而,就是这可爱的小燕子,在欧洲瑞士遇到了麻烦。
二、感受燕子所处的艰难环境
1.出示第一节,请小朋友快速地阅读,读通顺、读流利。
2.指名请一生读。
师评价:这位同学学会了用眼睛读课文,眼睛比嘴巴走在前面,所以没有读错。
3.请一位学生领读新词。
出示新词,学生自由读。
学习生字“骤”,在文中空白处写一个“骤”,说说意思。
4.再读第一段,静想、体会:燕子当初遇到了什么样的麻烦?当时的处境怎样?实在不行,也可以读出声音来。
5.交流:你觉得燕子当时的处境怎样?
——危急、危险。
6.哪句话最让你感受到燕子处境的危急?
师根据回答点拨:什么叫“濒临死亡”?怎么会这么严重?
再读,把气温骤降这个感觉、境况读出来。
还有哪个字词也写出了寒冷?
——“饥寒交迫”(抓“饥”)。怎么会那么饿呢?
你们知道小燕子一个夏天要吃多少条虫子吗?(几十万,如果排起来有几公里长呢!)
7.除了这些,燕子还有什么困难?(出示地图),介绍燕子过海的艰难。——疲劳。
8.读到这里,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指名读第一节——齐读。
9.揭题齐读课题:然而,就是这群疲劳、饥寒交迫的燕子,却坐上了燕子专列。齐读课题《燕子专列》。
正如盛老师说的,她在生活中追求完美,她的课也体现着完美。听她的课真的是一种享受!令我印象深刻的首先是她新颖的教学思路:上课开始,她并不急于揭题,而是让大家说说描写春天,描写天气寒冷的词语,为理解全文做了铺垫。接着她又让大家看了一位非洲小女孩在大自然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图片,请同学们谈谈感受,为课文的教学再次做了铺垫。而后又播放了《小燕子》的音乐,让同学们唱一唱歌,读一读描写春光中燕子的片断,让同学们感受燕子的美好,在此基础上再进入课文的学习,不得不让人拍手叫绝。
课堂实录片断二:
(2)你对哪个词有特别的感受?
“四处寻找”,你们想他们会到哪里去找?
“纷纷出门”,你仿佛看到了哪些人出门?
怎样地走出家门?
这么多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身份的人都走出家门,不顾危险、放下工作,到处地找,这是一种怎样的情景啊!
2.这是一种怎样的在乎啊?
(一段十分动情的小结):这是对燕子怎样的在乎呀!这就是对燕子的爱。同学们,爱是一种多么神奇的语言呀!这种对生命的尊重和在乎就是爱呀,这种爱联系着人和动物之间的感情。
3.齐读第三段。
四、拓展说话,激情延伸:
出示图片(专列火车),创设情境:
车厢里,成千上万只小燕子身上记载着成千上万歌动人的故事,被成千上万只温暖的手抚摸过,爱抚过。小燕子们在诉说,在感谢。现在,你们就是其中的一只小燕子,你想说什么?
生说自己的想法。
让我们用充满激情的语言来读最后一段。
有了全人类的爱,明年春天,小燕子肯定会为我们带来更多的帮助,更多的美……
再读“才下过几阵……”。
有人说过:语文老师应该是“性情中人”,应该是“多情善感”的人。善于“抒情”和“煽情”的语文教师会使她的语文课堂魅力无穷。充满磁性与感动的声音会使语文教师本身光彩照人,鲜亮无边。这一点,在盛老师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她深厚的语文功底使我折服。整堂课上,她都用优美动听的语言,时时刻刻感染着学生,把文章的感情色彩渲染得恰到好处。尤其是结尾部分,在感人的背景音乐下,老师深情地说着:“这种对生命的尊重和在乎就是爱呀!有了这么多人的爱,小燕子一定会生活得更加美好!”并让学生反复朗读最后一句话,学生一次比一次读得有感情。就在这样的情境中,这堂课进入了尾声,让听者觉得意犹未尽的同时,也感叹盛老师深厚的语文功底!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失败,并非只是失败
- 我懂得了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 教师节
- 观《开学第一课》有感
- 我的家乡
- 我喜欢的公园
- 我与红领巾
- 生活因读书而精彩
- 都是粗心惹得祸
- 给爸爸的一封信
- 唱红歌比赛
- 享受雨中寂静
- 爱的翅膀
- 我的自画像
- 看阅兵的感受
- 在台就读陆生饮食消费习惯之调查分析
- 关于NGO参与居家养老的几点建议
- 当前我国社会救助公平性不足的原因浅析
- 关于城中村村民城镇化的几点思考
- 城市规划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及影响
- 政府服务窗口的行政伦理失范问题简析
- 从组织变革因素角度讨论国务院改革之历程及趋势
- 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公民人文素质现状的调查思考及建议
- 关于企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发展的研究
- 大学生创业融资问题研究
- 青海少数民族学生高考录取政策实施情况调查研究
- 国外生态补偿机制对我国草原生态补偿机制构建的启示
- 议如何做好国家土地资源的管理工作
- 论“中国梦”的社会、政治稳定意义
- 激励理论在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运用
- 《一面五星红旗》教学设计
- 《一面五星红旗》教学札记
- 《卖木雕的少年》教材理解
- 《一面五星红旗》教学设计
-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教学设计
-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教材理解
-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教学设计
- 《一面五星红旗》教学设计
- 《卖木雕的少年》课文
- 《一面五星红旗》教学设计
- 《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
-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教学设计
- 《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
- 《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
- 《一面五星红旗》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