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1-03-17
《路旁的橡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路人高尚的心。
教学重点:
体会人们为保护橡树而体现出一颗高尚的心,联系生活实际为保护环境做出自己的努力。
教学准备:
1、查字典,理解“高尚、楔子、沥青”等生词的意思。
2、查资料了解橡树特点,积累描写树木的好词佳句。
3.课文插图及最后一句话。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挂图)这是一棵橡树,你了解橡树吗?
(学生反馈课前搜集资料)
2.你看到了怎样一棵橡树?请用一句话说说它的特点。
(这一环节,教师可出示或提前布置学生搜集描写树木的词语,要求学生说话时用上这些词语,使语句更生动。)
3.师:(欲情故纵)多美的橡树啊,可惜它长的不是地方——长在了马路旁边。现在要在这儿修公路,这棵树挡住了去路,我决定把它砍了!
生:(都很着急)不行!不行!
师:为什么不行?
生:你这是破坏绿化!
师:哦!(做惊恐状)
生:这棵树已经年纪很大了,你忍心砍吗?
师:不忍心。我有点被你说动心了。
生:如果每次修路都要砍树的话,那树不就越来越少了吗?总有一天会砍完啊!
师:对啊,看来我的做法有问题啊。
生:树是人类的朋友,它能净化空气。……
师:你们说得真有道理,我要向你们学习。好,我不砍了!
师:可是路是一定要修的,这棵橡树的命运如何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篇令人感动的文章《路旁的橡树》。(板书课题)
二、学习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指名读,师生一起正音。
3.齐读最后一段,提问:课文哪些语句体现人们有一颗高尚的心呢?画出这样的句子。
4.四人小组交流:各自画了哪些句子?为什么这些句子能体现人们有一颗高尚的心,说出理由。(相同的观点不重复,只说与别人不同之处)
5.全班交流(采用甲乙双方擂台赛的形式)。
教师宣布比赛规则:如若一方说出理由成立,加10分;理由不成立,另一方反驳成功,反驳方加10
分;反驳不成功,两方都不加分。还可互相补充理由,理由正确,各加5分
[注]汇报过程中有机穿插词语理解和感情朗读(感情朗读放在4——7自然段)。还要注意:学生每汇报完一处就将最后一个自然段感情朗读一遍。随着理解的加深,最后一段的感情朗读也要不断加强,打动人心。让学生从字里行间真切感受到说筑路人高尚决不是夸大其辞,而是名副其实的评价。
★读书,找依据,讨论交流。可以从这几个方面讲:
第一:遇到橡树,停止埋排水管。
工人为什么停下来,他们看到了什么,又是在想什么呢,(“在这条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挺立着一棵高高的橡树”,这棵橡树“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同时与环境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它又是一个“美”的象征。面对这个结合着生命与美感的高大的橡树,他们或者是为橡树的生命力与美感所震撼,或者是不愿砍伐橡树埋上排水管,总之工人们停了下来。)
指导读时注意读好“那么粗壮、结实、挺拨,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这句话,声音要响亮、有气势。)
第二:工程师沉默,工人也不语,都叹气,他们深恐伤害了橡树,可又想不出办法保护它。
读这两句话,语速要舒缓、语调要略显低沉,以便表达出人们当时肃穆、不知如何是好的情境。
第三:“工程师长久地看着筑路计划,然后把目光转向橡树,叹了口气,工人们也沉重地叹着气。“工程师长久地看着筑路计划”说明在进行激烈的思想斗争(见《教师用书》)
第四:想办法,绕开橡树修路,最终路呈马蹄形。
“笔直”与“弯曲”在这句话里构成了鲜明的对比,作为公路来证明,自然是“宽阔、平坦、漂亮、笔直”为好,但人们为了保护橡树却将其筑成“弯曲”的,显示了人们爱护树木、注意环保的高尚品质;“只在一个地方”则突出地强调了人们的良苦用心,只有一个弯儿,这个弯儿还是为橡树特别没置的。因此,这句话中的“笔直、只有一个地方、弯曲”需要注意重读。
6.总结:对一棵树,如此珍爱,这不是平常的行为,这是对环境的保护,对生命的尊重,怎能不说筑路人的心是高尚的心呢!
7.拓展:橡树就这样被保住了,如果你是橡树,会对筑路人说些什么?
学完课文,你想对自己说些什么?
(树立学生环保意识及从身边小事做起的意识。避免学生说大话说空话,一定要说实话,说自己能做到的话。)
三、作业
联系第七课《小村庄的故事》,假想有三人逃生到此,看到这棵路旁的橡树,他们会想什么,说什么,做什么。写在练笔本上。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唱红歌比赛
- 我的家乡
- 生活因读书而精彩
- 我的自画像
- 看阅兵的感受
- 都是粗心惹得祸
- 给爸爸的一封信
- 我懂得了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 爱的翅膀
- 享受雨中寂静
- 教师节
- 失败,并非只是失败
- 我与红领巾
- 观《开学第一课》有感
- 我喜欢的公园
- 政府服务窗口的行政伦理失范问题简析
- 大学生创业融资问题研究
- 在台就读陆生饮食消费习惯之调查分析
- 关于城中村村民城镇化的几点思考
- 论“中国梦”的社会、政治稳定意义
- 关于NGO参与居家养老的几点建议
- 国外生态补偿机制对我国草原生态补偿机制构建的启示
- 激励理论在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运用
- 从组织变革因素角度讨论国务院改革之历程及趋势
- 关于企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发展的研究
- 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公民人文素质现状的调查思考及建议
- 当前我国社会救助公平性不足的原因浅析
- 青海少数民族学生高考录取政策实施情况调查研究
- 议如何做好国家土地资源的管理工作
- 城市规划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及影响
- 《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
- 《卖木雕的少年》教材理解
-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教学设计
- 《卖木雕的少年》课文
- 《一面五星红旗》课文
-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教学设计
-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教学设计
- 《一面五星红旗》教学札记
- 《一面五星红旗》教学设计
-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教材理解
- 《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
- 《一面五星红旗》教学设计
- 《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
- 《一面五星红旗》教学设计
- 《一面五星红旗》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