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7-09
《画杨桃》教学札记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六册最后一组课文中的《画杨桃》一文,是体现邓小平思想的好教材。邓小平思想的核心是“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而《画杨桃》一文正是对学生进行这一思想教育的好教材。那么,我在教学中是如何把握这一主题,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呢?
第一,理出主线。
由于课文一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都是两句话,第一自然段讲父亲叮嘱的话“你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最后一自然段第一句话“教师的话同父亲讲得那么相似”。我就抓住一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粗读文章,教师到讴说了什么呢?这样,就理出了贯穿全文的主线,深入分析理解下文就有了凭借。
第二,利用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激发学生细读文章的兴趣。
教学时,我利用简笔画和电教手段向学生展示图画课上发生的顺逆或趣即教师和同学们对待“我”画的杨桃的不同态度),的故事情节。并把直观教具五棱的东西放在讲桌上,让学生从前排靠边的座位实际观察一下,使学生增加感性认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激发阅读与思考的兴趣。
第三,让学生自己勾画感受深的句子,提示出“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主题思想。
这一环节是教学关键,是文道结合的主渠道和立足点。
首先,利用教师和同学们态度的对比,教师神情的变化,铺设出一个吸引人的悬念。
其次,引导学生抓住表现教师态度的关键词“走到”、“审视”,教师这样做本身就是“从实际出发”,这样,重视了文字的训练过程。
再次,有意设疑,逐步解疑。为了联系学生思维,让学生逐步理解教师说的话。教学中,我分步设计了“老师是怎样做的?”“老师说的话和他的做法一样吗?”这两个问题使学生很自然地理解老师说的话。老师说的话正揭示了文章的主题“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最后,运用清晰,节奏鲜明的语言做小结,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开头理出主线时提出的问题“教师和父亲的话为什么那么相似?”学生这时就会很快答出,因为他们的话都反映了一个共同的主题“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我紧扣主题加以拓展。因为,只讲画画,不可能是“一生受用”,而话中的“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含义确实是一生受用的。“从实际出发,实是求是”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对自己。文中的“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就是对自己而言。不仅是要相信自己的眼力,更要相信自己的能力,要树立自信心。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亲自参加实践活动,才能获取“一生受用“的“教诲”,使主题得到进一步升华。
纵观整个过程,天论是构思还是实施,都给文章注入了新的内涵,做到了以课文为蓝本,以训练为主体的语文教学活动,教学效果良好。
由此可见,选准切入点是语文教学重视“双基”,激发学生兴趣,有的放矢地进行思想教育的关键。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爸爸的诗
- 大山里……京城内…… ——电影《张穆然》观后感
- 我发现了“丝巾变鸡蛋”的秘密
- 感受上海感受速度
- 给人类的一封信
- 水渠的欢乐
- 去生态示范园
- 我的小制作
- 夏日·童年·蝉鸣
- 大海
- 六月一日那一天
- 油漆工机器人
- 一首歌有感
- 未来的学校
- 小小志愿者
- 格拉纳达:摩尔人的日与夜
- 《赵匡胤时间(上)》进入“李从珂时代”
- “晚清画报”之二十 《平民画报》与《菊侪画报》
- 大丈夫当如此也
- 日本茶道中的禅意世界
- 广岛:原子弹爆炸之后的日子
- 徐志摩与鲁迅的文坛恩怨
- 小论汉代天马
- 大师们的少年蒙学:从私塾到新式教育
- 曾国藩家族:修身齐家平天下
- 一场关于鲸吞的谈判
- 二战前夕 祖父母的蜜月时光
- 巧克力征服世界之旅
- 东北民主联军前线指挥部旧址研究
- 试从嘉庆《广西通志》看谢启昆的方志思想
- 《把掌声分给她一半》相关知识
- 《把掌声分给她一半》相关知识
- 《把掌声分给她一半》教学设计
- 《把掌声分给她一半》相关知识
- 《把掌声分给她一半》相关知识
- 《体育颂》相关知识
- 《把掌声分给她一半》相关知识
- 《体育颂》教材理解
- 《体育颂》教学设计
- 《体育颂》教学设计
- 《把掌声分给她一半》相关知识
- 《体育颂》教学札记
- 《体育颂》教学设计
- 《体育颂》教材理解
- 《体育颂》教材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