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2-04
《检阅》教学札记
在语文课堂上,常常出现这样的现象:老师觉得课文写得好并口若悬河激动不已,学生却一脸茫然不能与老师产生共鸣。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老师理解了文本但没有想方设法将学生带进文本。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我发现再造情景、引导学生挖掘文字背后的内容能有效的引领他们走进文本并深入理解。
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语文》中有一些很感人的课文:《检阅》、《可贵的沉默》、《她是我的朋友》、《妈妈的帐单》等,如果仅仅停留在表面上理解,学生很难被感动并受到深刻的教育,必须创设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走到文字的背后去理解去感悟。
我在教学《检阅》时,首先让学生明白检阅的意义和要求,然后让他们谈谈如果自己参加这样的仪式会有怎样的感觉,孩子们畅所欲言,大家都表示会很紧张甚至会因为训练辛苦而放弃参加。接着,我带领他们读课文,请他们发表意见:如果你是俱乐部的一员,你会赞成哪种对待博莱克的建议?孩子们纷纷说出自己的观点及理由,仿佛不是课文中的人物在讨论,倒变成他们在讨论了。在七嘴八舌中,孩子们对文中人物的感情理解了,对文中人物的行为非常佩服。理解博莱克的自强、自尊、自信是教学的又一难点,我让孩子们反复朗读描写主人公在检阅式上的动作神态的句子,然后我动情地说道:“一个残疾人能够走得和正常人一样,他该付出了多大的代价啊!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读到这里,我仿佛看到——”学生思维的火花被点燃了,他们抢着说:博莱克摔倒了爬起来继续练;博莱克练得都忘了吃饭;博莱克练得受了伤,但他仍然坚持练习;他一定想着要对得起大家的信任...走进了文字的背后,孩子们已经完全理解了主人公的思想,老师便不需要再作什么分析了。
我认为,饱含情感的文章都可采用这种方法教学,老师只需要创设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走到文字的背后去理解感悟。把学生领进了课文,学生自可理解,不需要老师滔滔不绝的分析了。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争吵
- 一家人
- 风雪征途
- 祖国在我心中——国庆60周年
- 惊喜
- 我的老师
- 我在变
- 远足
- 美好的理想
- 爱的抉择
- 为你而歌
- 如果今天没有作业
- 我心中的最怀念
- 祖国在我心——国庆60周年
- 伟大的母爱
- 责任追究不能撇开企业
- 居民应掌握哪些火场的逃生知识?
- Verizon 线上广告野心
- 沈南鹏 投下一个BAT
- 去上班下楼时摔伤能否算上下班途中工伤
- 宋志平 国企改革是件细致活
- 杨栋梁要求 经济下行压力越大 越要严格安全监管执法
- 北汽新能源上下联姻
- 大智慧券商牌照迷局
- 活性化学品反应失控事故
- 张近东 苏宁O2O被投资者认可
- “别被问题缠住手脚”
- 应急培训“真枪实弹”
- “全球道路安全周”呼吁确保儿童道路安全
- 清华控股 创新产业生态系统
- 《云南的歌会》教材理解
- 《喂——出来》练习设计
- 《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
- 《喂——出来》教学设计
- 《喂——出来》课文
- 《大雁归来》教材理解
- 《大雁归来》课文
- 《喂——出来》教材理解
- 《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
- 《喂——出来》教学设计
- 《大雁归来》教学设计
- 《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
- 《大雁归来》教学设计
- 《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
- 《喂——出来》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