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7-24
《西门豹》教学札记
上完《西门豹》这一课,自以为抓住了人物言行品悟了“巧妙”,亲历了文本,也感受了西门豹的聪明才智,用语之巧妙,从而吸纳了那种言外之意话中有话的语言魅力。可作业批下来,实感孩子们联系上下文完整地回答问题组织语言的能力欠缺,细想正是本人在课堂教学中忽视了这一语言训练。
课后有这样一问题:西门豹向老大爷调查,问了哪几个问题?为什么要问这些问题?在教学时,我让学生从文本中找找划划,同学们找得准,说得也头头是道,以为学生真正意义上懂了。可书面作业时,要求用简要的话写下来,好多同学是这样写的:
1、西门豹问老大爷是怎么回事?
2、这话是谁说的?
3、新娘是哪儿来的?
4、那么漳河发过大水没有?
看了同学们的这些答案,我觉得不满意。诚然,在课文阅读中,同学们因为联系了上下文,直接划找出来是可以的。但是在练习中,是脱离了文本,这样的回答,就不够明确了。这使我想起,在教学过程中,我只是简单地处理了这些,没能从语言文字的训练角度,让孩子们说说。比如第一个问题:西门豹问老大爷是怎么回事?(什么怎么回事?)文中就有一句话:“西门豹到了那里,看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就找了位老大爷,问他是怎么回事。”就可以对这句话进行提炼概括训练:西门豹问老大爷田地荒芜,人烟稀少是怎么回事?也可以想象一下西门豹会怎么问,你来问一问。这样对于第一个问题就可以进行概括能力想象能力的培养以及进行完整明确的说话训练。而对于第二个问题:“这话是谁说的?”脱离了文本,也就显得不明确了,到底是什么话呢?可以抓住“这”,进行联系上下文的语言组织训练。上文有老大爷说的话:“都是河伯娶媳妇给闹的。河伯是漳河的神,每年要娶一个年轻漂亮的姑娘。要是不给他送去,漳河就要发大水,把田地全淹了。”这里就有“这话”的内容,可引导点拨学生把“这话”(什么话)用简洁的语言说清楚:不给河伯娶媳妇,漳河就要发大水。
批改了学生练习后,我又花了点时间重新弥补我课堂的缺憾,感觉效果很好,学生兴趣盎然。我也从中感受到自己对学生的能力还是把握不太明确,没能在课堂教学中及时地进行语言训练。实感语文教学始终离不开语言文字的训练。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思念
- 我相信我能
- 让我刻骨铭心的一件事
- 青涩的爱
- 伟大的书
- 我爱我的祖国——建国60周年
- 祝福祖国——给祖国母亲的一封信
- 这就是我
- 我有个绿色的梦——庆国庆60周年
- 读《斑羚飞渡》有感
- 我的妈妈
- 族精神激励着我
- 师爱——关于老师的
- 天使的八音盒
- 我爱我的祖国
- 帮扶经销商的四个发力点
- 全渠道的春天
- 燧木取火,亮起文化夺目之光!
- 黄小柠: 搭独木桥过河
- 自由执业有多远
- 不要让微商变成“危”商
- 在线教育:搭上顺风车,日子会好过吗
- 刘定坚:IMC中国践行者
- 传统零售,如何搭上移动快车
- OTC市场的“单品为王”之道
- 大数据时代的百货经营革命
- 文化跨界,怎么跨?
- “高大上”的公众号如何打造
- 大牌崛起,书写世界之美
- 以文化为饰 铸行业之峰
- 《歌唱二小放牛郎》教学设计
- 《江凡》教学设计
- 《歌唱二小放牛郎》教学设计
- 《歌声》课文
- 《歌唱二小放牛郎》教学设计
- 《歌唱二小放牛郎》教学实录
- 《歌唱二小放牛郎》教学实录
- 《歌唱二小放牛郎》教学设计
- 《歌唱二小放牛郎》教学设计
- 《歌唱二小放牛郎》课文
- 《江凡》课文
- 《歌声》教学设计
- 《江凡》教学设计
- 《歌唱二小放牛郎》教学设计
- 《歌声》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