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案设计> 《手术台就是阵地》教学实录

《手术台就是阵地》教学实录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7

《手术台就是阵地》教学实录

一、设置悬念,激发兴趣

师(板书课题),看了课题你心里想什么?

生:我心里想手术台怎么会是阵地呢?

生:我心里想是谁把手术台当作阵地?

生:我心里想谁把手术台当作阵地?他在这个阵地上干什么?

师:这些问题正是课文要告诉我们的,我们学习课文就知道了。

二、启迪思维,升华兴趣

(一)质疑问难

1.范读课文,思考:这课书主要讲一个什么故事?

2.简介白求恩。

3.提出不懂问题。

师:你们在预习中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

生:为什么说“手术台就是阵地”?

生:白求恩说:“我不是你们的客人”他到底是不是我们的客人?

生:白求恩为什么要到中国来当医生?

师:这些问题都提得很好,我们在学习课文时一起讨论解决。

(二)启发思考

(一、二自然段教学过程略)

1.默读第三自然段(重点段),思考:当时的战斗情况怎样?

2.在这一段里,白求恩一共讲了几次话?画出来,读一读。

3.引读。白求恩沉思了一会儿,说——,白求恩说——。

4.(出示小黑板)白求恩讲的两段话。齐读。思考:这两段话的主要意思是什么?

生:这两段话的主要意思是讲白求恩不肯撤离阵地。

生:白求恩认为手术台就是阵地,他不能离开阵地,他要争分夺秒地抢救伤员。

师:“手术台”和“阵地”是一回事吗?

生:“手术台”是医生给病人做手术的工作台,“阵地”是打仗的地方,不是一回事。

师:既然不是一回事,为什么说“手术台就是阵地”,而且课题也说“手术台就是阵地”?

生:这是比喻句,把手术台比做阵地。

生:这里的阵地就是岗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岗位。工人叔叔的岗位在工厂,农民伯伯的岗位在田野,老师的岗位在课堂,医生的岗位在手术台,所以说手术台就是阵地。

生:阵地是很重要的地方,是不能丢失的。解放军叔叔打仗时“人在阵地在”。白求恩决心不离开手术台,冒着生命危险给伤员做手术,所以说手术台就是阵地。

师也就是说,白求恩把动手术抢救伤病员看成和打仗一样重要,他要像战士坚守阵地一样坚守手术台,所以说——

生:(齐)手术台就是阵地!

(三)引导争论

师:白求恩说:“我不是你们的客人。”

生:(刚才提问的那个学生迫不及待地站起来)白求恩到底是不是我们的客人?(众笑)

师:大家发表意见,谈谈自己的看法。

(同学们议论纷纷,教室里顿时活跃起来。)

生:白求恩是我们的客人,因为他是加拿大人,来帮助我们的抗日战争,所以是客人。

生:他不是我们的客人。因为他不是我们请来的,是自愿来的,所以不算客人。

生:不是请来的也应该算是客人。昨天晚上我们家吃晚饭时,小王叔叔来了,爸爸说:“客人来了,倒茶!”我们没有请小王叔叔,爸爸照样称他为客人。”

生:(指着课本振振有词地)白求恩自己说:“我不是你们的客人。”难道白求恩撒谎?

生:那是白求恩谦虚,他本来就是客人。

(学生争论不休,一学生站起发表新的意见。)

生:他又是客人,又不是客人。(众笑)

师:好!你能讲具体一些吗?

生:他刚来时就是客人,来久了,参加八路军了,就不是客人了。(众大笑)

师:你们说他不是客人,那是什么人?

生:不是客人就是自己人。

生:不是客人就是一家人。

师:对!他跟谁是一家人?

生:跟八路军一家人。

生:跟中国人民一家人。

师:好极了!他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

众:(脱口而出)看成自己的事业!

师:谁再来说说白求恩到底是不是我们的客人?

生:白求恩是加拿大人,来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当然是我们的客人。可是他不把自己当作客人,而是把自己当作一名普通的八路军战士,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看成自己的事业,所以他又不是客人。(听课老师鼓掌)

师:白求恩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无私地帮助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看成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

生:这是国际主义精神。

(分角色朗读)

(四)展开想象。

(第四自然段教学过程略)

1.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师:齐会战斗进行了三天三夜,白求恩连续工作了六十九个小时。三天三夜共有多少小时?

生:三天三夜共有七十二个小时。

师:想象一下,还有三小时白求恩在干什么?

生:白求恩可能利用这短短的时间喝点水,啃一点干粮,又接着做手术。

生:这三个小时里白求恩探望伤病员,看手术后他们的病情怎样。

生:白求恩在给手术刀、镊子、盘子等进行消毒,为新的手术做准备工作。

生:白求恩利用这短暂的时间组织已经动过手术的伤员安全转移。

师:战斗进行了三天三夜,白求恩一刻也没有休息,坚守住了手术台这个阵地,多么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

三、存疑探索,延续兴趣

1.总结全文。(略)

2.存疑探索,指导阅读。

师:白求恩是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他对同志极端热忱,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对技术精益求精,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在一次为伤员做手术时不幸中毒,以身殉职,毛主席写了一篇文章叫做《纪念白求恩》,号召全国人民向白求恩学习。你们想了解更多白求恩的事迹吗?老师这里有几本介绍白求恩事迹的故事书(出示书籍),谁愿意看,下课可以到老师这里借阅。

生:(齐)(争先恐后地)我借!我借……

点评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成份。具有学习兴趣的学生,会把学习看成内心的满足,而不是当成一种负担。有经验的老师往往采用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宋浔坚老师在《手术台就是阵地》一课的教学中,采取“从疑入手,以疑激趣”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思维的兴趣,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首先,宋老师从疑入手,一开始就让学生围绕课题提出疑问“手术台怎么会是阵地?”“谁把手术台当做阵地?”“他在这个阵地上干什么?”学生通过质疑,对课文产生了悬念,激起了学习的兴趣。预习课文后,再次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说手术台就是阵地?”白求恩“是不是我们的客人”?他“为什么要到中国来当医生”?通过这些质疑,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并进一步激起他们学习新课的兴趣。

接着,宋老师又从疑入手,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他根据学生的质疑和课文主要内容,把解决“为什么说手术台就是阵地”和“白求恩是不是我们的客人”这两个疑问做为重点,让学生主要围绕白求恩与师卫生部长的对话进行讨论和争论,老师运用质疑的方式层层逼进,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其内涵。讨论前一个问题时,提出两个疑问:“‘手术台’和‘阵地’是一回事吗?”“既然不是一回事,为什么说‘手术台就是阵地’?”讨论后一个问题,又提出两个疑问:“你们说他不是客人,那他是什么人?”“他跟谁是一家人?”

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经过积极思维,逐步理解了白求恩冒着生命危险坚守手术台这块阵地,不把自己当做客人,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自己的事业的行为,是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的表现。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在解决疑问的过程中,宋老师始终把激发学生的兴趣、启迪学生思维放在首位:一是在讨论和争论中解疑,为学生创设一种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学习环境,学生主体作用得到发挥,使激发起来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二是老师启发、点拨解疑,引导学生将疑点逐步击破,使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升华为积极思维的兴趣。这种“以疑激趣”的结果,是学生对疑问的解决和对课文中心的深刻理解。学生思维能力也在解疑过程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可见,“从疑入手,以疑激趣”的教学方法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方法。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神秘的莫高窟
暑假里的事
小区里的小花猫
真情,懂得珍惜才配拥有
记得与忘记
我的祖国,我的家
香港见闻
我爱游泳
看《功夫熊猫》有感
第一次国庆合练
人生只有一次
同桌的你
降雨的故事
假如我会时空穿梭
回味经典,品悟人生
刍议国有企业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
技工学校商务英语口语教学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地质勘探单位中人力资源经济问题的研究
论服装设计中的“后儿童”风格
精品课程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建设研究与实践
档案袋评价法在工商管理专业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新常态”下高校科研人力资本价值评估研究
财政预算实验教学改革研究
煤矿企业工资分配制度探讨
工科高素质创新性人才培养中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
领导用人心理障碍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大类招生条件下农业电气化专业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绩资工资实施背景下完善高校教师绩效考核机制探析
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浅探
山西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陶校长的演讲》相关知识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片断赏析
《寻隐者不遇》教材理解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片断赏析
《寻隐者不遇》教学设计
《寻隐者不遇》教学设计
《寻隐者不遇》教学设计
《陶校长的演讲》教学设计
《寻隐者不遇》作者简介
《寻隐者不遇》课文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其它杂项
《寻隐者不遇》教学实录
《寻隐者不遇》片断赏析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片断赏析
《寻隐者不遇》片断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