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15
《爬山虎的脚》教学札记
课堂上常见到这样的现象:老师提出一个问题请学生回答,第一位学生回答错了,马上请第二位,第二位回答错了,立刻请第三位。……直到回答对了为止。一旦学生回答正确,老师立即予以肯定并长嘘一口气:总算完成任务了。接着提出第二个问题……周而复始,循环往复。试想,这样的教学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吗?我们为什么不能再给回答错误的学生一次机会呢?让学生再想想,再想想……
教学《爬山虎的脚》一课,我问学生:“爬山虎的脚长在哪里?请找出书上的句子读一读。”王竹汉站起来读“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我用小黑板出示这句话说:“这句话很难读懂,请同学们仔细读一读,看谁能真正读懂。我请读懂的同学到黑板上来画出爬山虎的脚。”我在黑板上画了爬山虎的一根茎和一片叶子。不一会,许多同学纷纷举手,要求上黑板画爬山虎的脚。
我请了朱成,他信心十足地走上讲台,拿起粉红色的粉笔画起来。他把爬山虎的脚画在远离叶柄的茎的一头。我指着小黑板上的句子说:“你再读读这句话,看看画得对不对?”他又读了一遍,恍然大悟似的。他说:“喔,我知道了!”他这次把爬山虎的脚画在叶柄的根部,与叶子在同一面。我一看,又画错了,“反面”这个次没有读懂。
我很着急,真想把事先准备好的爬山虎实物让他看一看,再画,转念一想,不行。语言文字应该靠学生读懂,而不是靠实物或图片看懂。读物或图片的出现要选准时机。
我对朱成说:“你读的还不仔细,再读读。”这次,朱成一字一顿地读。过了一会儿,他擦掉前两次画的脚,第三次把爬山虎的脚画在叶柄的根部,在叶子的另一面。同学们纷纷表示赞同。
这时,我拿出爬山虎的实物,让学生看看爬山虎的脚到底长在哪里。学生证实后都满意地笑了,为自己读懂课文而高兴。朱成的笑从心底溢到了脸上。
再给学生一次机会,学生才能在机会中有所获,有所悟!让学生再想想,再想想……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笑了
- 和平,我想你
- 秋天
- 外婆的家乡
- 我爱荷花
- 给"坏习惯"先生的一封信
- 给"坏习惯"先生的一封信
- 下雪了
- 击鼓传花
- 回乡偶书
- 亲切的易老师
- 刮目相看歇后语改写
- 请到我的家乡来
- 我的老师
- 我
- 刍议关于推进中国博物馆学科建设的建议
- 英国中世纪庄园制下自由农民的主体权利
- 承德避暑山庄的现状和发展对策
- 文渊阁《四库全书》史部提要与《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差异
- 浅谈抗战时期进步文艺期刊
- 日本飞鸟奈良平安时代佛教的传播及受容
- 清代龟鹤益寿烛台考略
- 浅谈中国玻璃发展
- 舌尖上的异域风情
- 浅析博物馆陈列形式风格定位
- 明、清、民国海南方志槟榔习俗变迁研究
- 对文物博物馆管理体制创新的思考
- 陈嘉庚珍藏文物的来源及藏品信息浅谈
- 大革命时期的察哈尔农民协会
- 出土文献数字化整理简述
- 《学弈》相关知识
- 《学弈》相关知识
- 《学弈》教学设计
- 《学弈》教学札记
- 《足球史话》课文
- 《足球史话》教学设计
- 《学弈》教学设计
- 《学弈》其它杂项
- 《学弈》教学札记
- 《学弈》课文
- 《学弈》教学设计
- 《学弈》说课设计
- 《学弈》其它杂项
- 《学弈》教学设计
- 《学弈》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