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4-21
《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读懂诗句,理解诗意。
2、有感情地诵读古诗,并背诵。
3、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4、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想象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点:体会诗境,训练语言。
课前准备:学生:①搜集有关李白和孟浩然生平的材料。②读熟课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程序:
一、揭题、解题(2分钟)
1、揭题,读题。注意“孟(mèng)”的读音及写法。
2、解题。注意黄鹤楼与广陵的位置,“之”的意思。
3、交流搜集的有关资料(3分钟)
1)、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人?
2)、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关系?
3)、这首诗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
4、理解诗意(15分钟)
1)、学生自学古诗(5分钟)
自学要求: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熟读古诗,借助文后注解和字词典,理解字词,翻译诗句,做好讲解古诗的准备。
2)、检查交流自学情况(10分钟)
3)学生自愿或学习小组推荐同2学讲解古诗
教师注意指点,并点出这首诗中的几个关键的不易掌握的字词。“西辞”“尽”。
5、体会诗境(6分钟)
1)、你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想象描述“烟花三月”是一个什么样的图景。李白这时有心情赏春吗?为什么?
3)、这时长江里是不4、是只有孟浩然的一只船?李白为什么只见“孤帆”?
6、李白站在岸边,看好友孟浩然的船只由近而远,心里会想些什么?
7、借助插图,体会诗的意境。
8、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诗的意境。
9、借助诗境,训练说写(14分钟)
1)、引导:孟浩然是李白的老师、兄长、朋友,往日,他们生活上相互照顾,学业上相互帮助,情投意合,感情深厚,此刻分别,不知什么时候才能相见,黄鹤楼前两人分别的情景一定非常感人,同学们想象一下,他们的分别时,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会是什么样的表情。我们能不能分角色表演一下当时的情景呢?要演戏,先要有脚本,请同学们以学习小组为单位,集体合作为这段情景的表演,写一个脚本,脚本要交待清楚事情发生的时间、环境,人们的动作、语言、表情等等。
10、学习小组合作撰写脚本。
11、学生自愿或推荐表演,表演后师生共同评议。
12、根据表演效果,重新修改脚本。
13、布置作业(1分钟)
根据自己的能力和爱好,选择完成下面的作业:
1)、有感情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2)、《古诗三首》都写到了春天,说说三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5、?
3)、搜集并阅读有关友人送别的诗歌,体会诗人的感情。
◆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们的祖国——国庆60周年
- 我的老师
- 嫦娥奔月分析报告
- 我家的小狗
- 我与祖国共奋进——国庆60周年
- 当女孩真好
- 那一次我真的哭了
- 小石头,大网罩,大麻烦
- 昨天,今天,明天
- 三月里
- 我有一个伟大的祖国——国庆60周年
- 我亲爱的五二,五年级二班永不分离!
- 无题
- 祖国在我心中——国庆60周年
- 生命
- 借鉴与发展:当代中国儒学与法律的关系
- 资产证券化融资模式在广西铁路建设上的运用
- 别高估民营银行,更不可拔苗助长
- 大学生网络素养现状及对策研究
- 浅谈核电专业化运营委托模式
- 科学确定合规医疗费用范围防止大病保险“缩水”
- 当京津冀遇上冬奥会
- 高校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人民币能成为全球“储备货币”吗?
- 苏宁云商物流战略构建的SWOT分析
- 论分公司技术管理工作的价值体现
- 浅析外贸企业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策略
- 张力军落马会否牵出环保“窝案”
- 云南省快速公交系统项目综合集成融资模式研究
- 农产品网络配送标准研究
-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
- 《桥之美》相关知识
- 《苏州园林》其它杂项
- 《桥之美》其它杂项
-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
-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
- 《故宫博物院》教学设计
- 《苏州园林》教学札记
- 《故宫博物院》教材理解
- 《桥之美》相关知识
- 《桥之美》相关知识
- 《故宫博物院》相关知识
- 《故宫博物院》教学设计
- 《桥之美》教学设计
-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