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5-23
《麻雀》片断赏析
下面是《麻雀》教学片段:
师:(挂出小黑板)这里有两个写老麻雀的句子。第一句是改动以前课文里的,第二句是现在课文里的。同学们想一想,这两个句子都是描写什么的,比较一下不同在什么地方。
它蓬起了全身的羽毛……
它扎煞起全身的羽毛……
生:这两个句子都是写老麻雀像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时羽毛的样子的。
师:对。不同在什么地方?
生:有一个词语用的不同。以前课文里用的是“蓬起”,现在课文里用的是“扎煞”。
师:“蓬起”“扎煞”这两个词语的意思都懂吗?(生点头)
师:都懂,很好。想像一下,“蓬起”师什么样子?“扎煞”又是什么样子?比较比较,看看用哪一个好。(片刻,生纷纷举手)
生:用“蓬起”不好。
师:为什么?
生:麻雀为了清理自己的羽毛,就常常要蓬起羽毛,这动作太平常、太一般化了。
生:“蓬起”给人一种松软无力的感觉,好像一个绒毛球。
生:猎狗见了这种样子,丝毫不会发愣的,反而会感到有点可笑。
生:“扎煞”可就不同了!
师:不同在哪些地方?
生:我好像看到羽毛像钢针,根根直立的样子。(众鼓掌)
师:羽毛像钢针,根根直立!想像一下,老麻雀当时的神情是怎样的?
生:非常愤怒!
生:怒容满面!
生:怒不可遏!
师:它为什么感到无比愤怒?
生:你这猎狗太无耻了!我的小麻雀刚刚出世,你竟然就想吞掉它!
生:你这猎狗太以强欺弱了我就要跟你拼一拼……
师:现在,根据大家的意见,总结一下:用“扎煞”这个词语,能更好地表现老麻雀不畏强暴的形象,反映老麻雀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的伟大爱心。
语文课程标准主张“不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但不是彻底否定语文知识,阅读教学是存在一些规律的。比如透过描写人物言行的词句体察内心世界,就是基本的阅读理解程序方面的知识,是理解写人物的文章都适用的。这个教学片段通过比较的方法去揣摩“扎煞”运用效果,透过这一外表描写去想像老麻雀的精神品质。扣紧语言文字指导阅读,对学生理解运用语言都是必要的,同时受到情感的熏陶,体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融合。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生活
- 我的梦想,我的奥运,我的2008
- 老师
- 想起你时很温暖
- 我有一个家
- 心灵深处的呼唤
- 一件有趣的事
- 忆军训
- 再试一次
- 我眼中的消防
- 水蜜桃别墅
- 天道酬勤
- 我们的出行更方便
- 12个王子和12个公主真倒霉
- 可爱的女孩
- 融投担保危机,狼来了吗?
- 外管能手 改革口行
- 生态系统新时代下的企业创新
- 股权众筹平台在场外市场的实践
- 多层次资本市场下银行系投行发展新思路
- 商业银行同业资产负债配置比较分析
- 股权众筹的兴起与证券法理念的更新
- 银行支持文化产业发展迫在眉睫
- 优化银行零售业务管理
- 城商行资产管理业务转型在即
- “望闻问切”如何应用于信贷风险审计?
- 简政放权 提速资产证券化
- 综合化经营下的金融监管新方向
- 商业银行的投行之路
- 存款保险核心原则的国际比较
- 《美丽的武夷山》课文
- 《我必须去》教学设计
- 《我必须去》课文
- 《美丽的武夷山》教学设计
- 《美丽的武夷山》教学札记
- 《我必须去》教学设计
- 《美丽的武夷山》教学设计
- 《早发白帝城》教材理解
- 《我必须去》教学设计
- 《我必须去》教学设计
- 《美丽的武夷山》教学设计
- 《我必须去》教学设计
- 《小山羊和小灰兔》教学设计
- 《我必须去》说课设计
- 《美丽的武夷山》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