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09-25
《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
课题:《土地的誓言》
课型:新授课
研究课题:培养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材与学情分析:
《土地的誓言》是东北作家端木蕻良写于1941年九一八事变十周年的一篇抒情散文,抒发了作者对沦亡国土的强烈思念之情。调子是悲怆的。
学生由于年龄的限制,根本没有家国之痛、民族之恨这些经历和体验,但他们有着朴素的情感,也有丰富敏感的心灵。教学中应努力唤起其内心的情感,进入情境学习。
对于文章的创作背景和作者,通常由教师讲解,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在21世纪的信息社会,网络已经渗透到每一个角落,我们教学应充分利用这一资源,本课将实验由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当堂检索。
教学创意:
学生在网络环境下由教师指导,自主获取知识,扩展课堂教学;配以音乐感染学生。
教学结构:
情境导入——整体感知——品味精彩语句——扩展思考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揣摩、欣赏精彩段落和语句
2、体会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
能力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获取知识的能力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对土地、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揣摩、欣赏精彩段落和语句
教学仪器与媒体:投影仪、计算机lanstar教学软件、录音机等。
教学过程与方法:
一、情境导入
1、导语
2、学生上网检索有关背景和作者的资料
二、整体感知
1、范读
2、学生自读
三、品读精彩语句
1、学生朗读并互相评价
2、揣摩特殊词语的用法
(1)“我有时把手放在我的胸膛上,我知道我的心还是跳动的,我的心还在喷涌着热血,因为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
(2)请再看这样一个句子
“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在那稻颗上我捉过蚱蜢,在那沉重的镐头上留着我的手印。”
作者为什么不用“飘荡着我的欢笑,回响着我的欢笑”之类的词语呢?
(3)学生讨论后学法总结指导
这两个词语的运用都逾越了常规。对于这些特殊的用法,应从以下两方面求解:
A、明确该词的本意;
B、分析该词所处的语境。
最后在本意和语境间可以发现词语的具体确切含义。
四、扩展思考
同学们你们在现实生活中是怎样表达对祖国的热爱的呢?
五、布置作业(播放《松花江上》)
“九一八真的成为历史了吗?”以此为题写一篇小作文。(可以网上检索有关资料)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的小天地
- 难忘的校园
- 读《红楼梦》有感
- 悠悠鉴江河
- 眼泪
- 爱惜生命
- 如梦令之景
- 怕鹅
- 枣树
- 在毕业典礼的发言稿
- 我帮诸葛亮
- 我眼中的泉州
- 夏日的苦瓜
- 一件令我难忘的事
- 成长脚印
- 泛论阅读教学中的衔接应用
- 计算机课程教学模式探析
- 高校团组织在大学创新活力释放中的推动作用研究
- 高校思政教育生活化的必要性及其实施策略
- 分析新媒体技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影响
- 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研究
- 高职高等数学与专业课程衔接统一的教学方法研究
- 高校艺术管理人才的社会需求分析
- 关于将文化因素导入高校英语课堂教学问题研究
- 高职院校高质量就业指导体系探索
- 高等数学研究性教学实践中的几点认识
- 基于问题的对话式教学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
-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法律问题探析
- 发挥中学生班会课育人功能的对策探析
- 高职院校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之对策
- 《詹天佑》教学实录
- 《一个这样的老师》教学设计
- 《詹天佑》教材理解
- 《当代神农氏》相关知识
- 《一个这样的老师》课文
- 《苏武牧羊》相关知识
- 《苏武牧羊》教学札记
- 《苏武牧羊》相关知识
- 《当代神农氏》教学设计
- 《当代神农氏》教学设计
- 《苏武牧羊》教学设计
- 《南沙卫士》课文
- 《南沙卫士》教学设计
- 《当代神农氏》相关知识
- 《当代神农氏》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