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5
《孙权劝学》教材理解
教学建议
一、谋篇立意
本文写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的故事。可分两层:先写孙权劝学,吕蒙“乃始就学”;再写鲁肃“与蒙论议”,“结友而别”。
全文抓住孙权劝学和鲁肃“与蒙论议”来写,即先写出事情的起因,紧接着就写出结果,而不写吕蒙如何好学,他的才略是怎样长进的。写事情的结果,也不是直接写吕蒙怎样学而有成,而是通过鲁肃、吕蒙的对话生动地表现出来。写孙权劝学,着重表现孙权的善劝,而完全略去吕蒙的对话,仅以“蒙辞以军中多务”一句写吕蒙的反应,并仅以“蒙乃始就学”一句写吕蒙接受了劝说。写鲁肃“与蒙论议”,着重以二人的一问一答,来表现吕蒙才略长进之快之大,至于鲁肃与吕蒙“结友”,这最后的一笔,是鲁肃“与蒙论议”并为其才略所折服的余韵。
二、以对话表现人物的写法
课文着重以对话表现人物。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味。仅寥寥数语,就使人感受到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孙权劝学,先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从孙权的话中,既可以看出他善于劝说,又可以感到他对吕蒙的亲近、关心、期望而不失人主的身份。“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是情不自禁的赞叹,可见鲁肃十分惊奇的神态,以他眼中吕蒙的变化之大竟然判若两人,表现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进。需要指出的是,鲁肃不仅地位高于目蒙,而且很有学识,由他说出这番话,更可表明吕蒙的长进确实非同一般。“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是吕蒙对鲁肃赞叹的巧妙接应,可见吕蒙颇为自得的神态,他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现自己的才略长避之快之大。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鲁肃、吕蒙两人的话则有调侃意味,二者的情调不同。
三、侧面烘托及对比手法的运用
课文除正面记言外,对吕蒙这一形象还运用了侧面烘托及对比的手法。“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鲁肃正是一个跳出庐山的旁观者,吕蒙读书的功效是通过他的话从侧面展现出来的,他的惊叹衬托出了吕蒙今非昔比的事实。而话中的“吴下阿蒙又将吕蒙的过去与现在进行了一个纵向的对比,得出了变的结论,而吕蒙之变的核心正是才略的猛增。
四、精当的详略安排
文章材料取舍精当,详略安排得当。课文以对话为主,其他内容均一带而过,或简说,或不说。如对吕蒙的学习情况,仅以蒙乃始就学一句加以概括,至于他读了哪些书,又如何用功的只字未提。后文中吕蒙二人的谈话,只用一句与蒙论议来交代,两人谈论的是什么话题,吕蒙的哪些见解让鲁肃起敬的都略去不写。
五、精炼的语言与紧凑的情节
人物的语言简洁而传神,极富表现力,毫无冗繁之处。其中的吴下阿蒙、刮目相待更是因其言简意丰而流传运用至今。除对话外的其他语言也非常简省而意赅。情节发展上,孙权的刻意劝学终使吕蒙就学,他就学后的渊博学识又使鲁肃惊叹,吕蒙又紧承其叹发出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的自信之语,上下文衔接自然,前因后果,井然有序。
六、引导学生自读的教学建议
本文是课内自读课文。篇幅短小,含意深刻。要让学生借助注释阅读理解,有些生字生词,由学生自查工具书解决。
要引导学生根据本文以对话为主的特点,通过反复朗读,体会课文中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并当堂背熟全文。鲁肃、吕蒙的对话是本文的重点和难点,可抓住关键词语“吴下阿蒙”“刮目相待”来理解二人对话的内容,并细心体会这段对话的情味。教学本课,可采用一些灵活的方式,如让学生讨论本文对自己有什么启发,进行快速背诵竞赛,用现代汉语复述课文,等等。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第一次滑草
- 给祖国母亲的一封信——国庆60周年
- 成长,需要快乐
- 我爱我的祖国
- 祖国母亲
- 前途怎么办
- 我的童年
- 祖国的明天会更好——国庆60周年
- 雨——关于雨的
- 小太妹的改变,只因你
- 庆国庆 颂中华——国庆60周年
- 再见中国海
- 书海泛舟
- 生活中充满意外
- 快乐的国庆节——国庆节
- 我国货币政策的实施及效果分析:2008―2014
- 大学生互联网理财现状分析及策略研究
- BPM在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的应用研究
- 郑州地区电力报装关键环节廉政风险防范
- 谈广义价值论与狭义价值论之争的辩论意义
- 科技成果知识产权化发展对策
- 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及税费结构研究
- 多维协同环境下的流通产业人力资源培育研究
- 关于多媒体软件工程的研究
- 关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人才甄别问题的思考
- 辽宁省国有企业自主品牌建设情况与对策研究
- 我国企业法律顾问制度的困境及出路
- 基于经济政策学视角的沿黄经济带发展研究
- 试论如何弘扬遵规守纪良好风尚,进一步提升拒腐防变能力
- FDI、经济增长与碳排放关系的实证研究
- 《愚公移山》教学设计
- 《愚公移山》教学设计
- 《愚公移山》教学设计
- 《愚公移山》教学设计
- 《愚公移山》说课设计
- 《愚公移山》教学设计
- 《愚公移山》教学设计
- 《愚公移山》教学设计
- 《愚公移山》教学设计
- 《愚公移山》教材理解
- 《愚公移山》教学设计
- 《愚公移山》教学设计
- 《愚公移山》教学设计
- 《秋游》教学实录
- 《邹忌讽齐王纳谏》其它杂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