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7
《端午的鸭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内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在体味个人生活体验的基础上,再进一步,体味文章中蕴含的情感及语言特色。
教学重点
1.品味本文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特色。
2.引导学生调动自身的生活体验,感受日常生活中蕴涵的无穷乐趣。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课前准备
1.预习本文字词,扫清阅读障碍。
2.搜集一些各地(或家乡)有关端午风俗、传说的资料或具体实物;想一想自己童年时代最难忘的有关过节的一件事或一件物品。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1.以学生们熟悉的有关本地端午节的风俗、实物引入新课学习,并出示目标。(多媒体课件展示)
2.阅读指导:
a.写了什么?
b.为什么写?
c.怎样写的?
检查预习
腌门
楣苋菜
籍贯
城隍庙
囊萤映雪
肃然起敬
教师小结:
作者的语言功力非凡,注意从文中摘录、积累精彩的语句。
整体感知
听录音范读课文,学生思考问题:
1.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
2.作者为什么对家乡的咸鸭蛋久久不能忘怀?
学生自主思考、明确,教师引导、小结。
以上题目意在指导学生从结构上、思想上整体把握文章。这是文章的主题内容,作者写得趣味盎然,充满生活情趣。请同学们想一想,议一议:作者津津乐道谈论“咸鸭蛋”,这样做有意义吗?
——领会文章主旨:日常生活中富含生活情趣、人生意味。只有充分感受生活中的种种快乐、悲苦、平淡以及诗意,我们才算真实地体验到生活的滋味,这也正是汪曾祺的魅力所在。文章读来从容散淡,流露出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对故乡的热爱。
品读赏析
1.默读课文,画出自己喜爱的语句。
2.朗读: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表情地朗读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谈谈你的感受或理由。(仿照范读录音,可以个别朗读、齐读)
3.教师引导学生小结汪曾祺在本文中的语言艺术风格:
a.口语色彩浓厚且带有淡淡的幽默。
表现在好用短句,文中时常穿插朴素的大白话或是淡淡的幽默,信口而出,自然而然,令人备感亲切。
b.古汉语的点缀。
朴素的现代口语与典雅的古汉语相映成趣,倍添典雅之美和艺术韵味。
c.善于运用语言“造型”。
作者有时只用一两个字眼就能写出事物的特色神韵,活灵活现,绘声绘色。
d.适当地运用方言。
文中个别地方有所体现,带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汪曾祺在语言上的追求是:平淡而有味,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有淡淡的幽默。这几个方面在这篇文章中都有传神的表现。
体验
读了本文,联系自身,调动自己的经验积累,介绍自己童年时代最难忘的有关过节的一件事或一件物品(原因、感受或启发),要求多运用自然恰当的口语。
师生互动,共同交流。
总结全文
(略)
布置作业
1.完成字词练习。
2.将“体验”的内容写成一篇600字的文章,要求说真话,诉真情。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告别夏天,告别你
- 我爱你祖国——国庆60周年
- 可爱的蚕宝宝
- 国庆60周年:祖国在我心中
- 赏月
- 诸子百家随感
- 陪伴我,好吗?
- 伟大的书
- 读书的乐趣
- 祖国在我心中演讲稿——国庆60周年
- 夜中雪
- 我的祖国,我自豪——国庆60周年
- 20年后的同学聚会
- 童年趣事
- 20年后回故乡
- "杠杆牛"不可怕
- 中国股民最短视?
- 寻找次新股的明日之星
- 下一个风口 精确医疗
- A股大变将至
- 五十岁 开始理财的任芝铭
- 2020中国将成为高收入国家
- 创业板五年 谁领跑谁掉队?
- 我们是如何被代码统治的?
- 被遗忘的诗样情怀
- 《三体》的成功是偶然
- 新三板 造富花样
- 北大方正 案外之题
- 丁健 专投小而美
- 龙生股份神秘运作
- 《吆喝》教材理解
- 《吆喝》教学设计
- 《端午的鸭蛋》教学札记
- 《端午的鸭蛋》课文
- 《吆喝》教学设计
- 《吆喝》教学设计
- 《吆喝》教学设计
- 《端午的鸭蛋》教学设计
- 《端午的鸭蛋》练习设计
- 《端午的鸭蛋》说课设计
- 《端午的鸭蛋》教学设计
- 《端午的鸭蛋》教材理解
- 《云南的歌会》课文
- 《云南的歌会》说课设计
- 《云南的歌会》练习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