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12-04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 理解诗歌意象,把握本诗的主题,感受作者的真情;
2. 学习朗读。
教学重点、难点
1. 对诗歌感情的把握和朗读;
2. 对诗中的“我”的理解。
课前准备
学生熟读全诗,并通过上图书馆、上网等途径查找与“四五”运动相关的史实及关于朦胧诗的特点。
教学步骤
一、导入
祖国,一个普通的词语,却能唤起人们心底真挚而深切的情感,牵动人们的思绪走入遥远。20世纪70年代末,刚刚经过十年浩劫,面对伤痛满身的祖国,一个普通的女工在咏唱《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她充满激情的歌唱,表达了自己与祖国命运的息息相关,她为之悲,为之喜,为之蓬勃奋飞。她虽然弱为女子,却没有回避历史责任。一个青年女子将个人质朴厚重的情感表达得撼人心房,激起无数人对祖国的加倍热爱。
二、关于诗人
舒婷,原名龚佩瑜,我国当代著名的女诗人。1952年出生,初中毕业以后曾去插队,1972年回城当工人。这首诗发表于1979年7月,据说成诗却早于1976年4月24日,写于“四五”运动发生后不久。
三、整体感知
1. 指定一位学生朗读,请其他学生正音。
2. (1)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齐读全诗。
(2)谈谈你初读此诗后的感受。(可谈谈诗歌的大致内容或作者流露的主要情感)
3. 请同学介绍自己查找的与本诗有关的史实,介绍相关背景。
思考:在这样的背景下,作者应该有着怎样的情感?这种情感主要体现在诗中的哪些字词上?
4. 自由诵读全诗,注意结合刚才所了解的时代(创作)背景把握文章,体味情感。
四、品味与探究
1. 分小组讨论:这首诗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蕴涵和象征了哪些社会内容?
明确:这首诗为了抒发对祖国的深情,把数百年的历史浓缩在四组意象之中。这四组意象是“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淤泥上的驳船”,以委婉曲折的笔触,回溯祖国数百年来的贫困落后,表达祖国长期处于这种状态的深沉悲痛的心情;“贫困”“悲哀”“希望”“飞天袖间”的“花朵”,表现人民在贫穷落后面前没有失望,但希望仍很渺茫;“簇新的理想”“蛛网”“雪被下古莲的胚芽”“挂着眼泪的笑涡”“雪白的起跑线”“绯红的黎明”,描绘祖国到了历史转折时期,已经走上了新生的起跑线上;“迷惘”“深思”“沸腾”的诗人、“伤痕累累”“富饶”“荣光”“自由”的祖国,再次强调“我”与祖国的关系,倾吐献身祖国的热望。
2. 如果把全诗的每一个小节都当成是一幅画的话,那么请你试着用简洁的语言给这几幅画取名。
3. 你认为诗中每一个小节后的“──祖国啊”蕴涵的感情是否一致?揣摩一下作者的感情,试着把握朗读的语气。
明确:读第一个时,要痛苦沉重而有压抑感;读第二个时,要在沉重中透露出点点希望;读第三个时,要充满希望;读第四个时,要竭尽力量表达。(至此,我们清晰地看到诗人抒写的思路,情绪由低沉而至高昂。)
4. 诗中的“我”仅指作者一个人吗?“我”与祖国是什么关系?全诗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明确:诗中的“我”,既指诗人自己,也指整个古老的中华民族;“我”既是祖国肌体的一部分,也是伟大祖国形象的代表。“我”与祖国是不可分割的关系,“我”有着献身祖国的热望。全诗交融着深沉的历史感与强烈的时代感,涌动着摆脱贫困、挣脱束缚、走向新生的激情。
5. 在把握作者情感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
方法:(1)挑选学生朗读第一小节,并由学生评价效果如何,学生听取意见后再朗读一遍。看效果如何,再请第二个学生朗读。后教师示范朗读第一小节。(2)按照此方法完成后三个小节的理解与朗读。
明确:教会学生在朗读前要注意把握诗歌思想内容,确定情感基调。根据情感的需要,确立语速。根据诗歌意境,确定轻读重读及音长音短。根据语境的关系,确定诗句的停顿。
6. 配乐朗读全诗。
五、关于朦胧诗
1. 根据课前查找的资料,请同学们介绍一下关于朦胧诗的知识。
明确:朦胧诗实际上是指成长于“文革”时期,备受生活的冷落与嘲弄的青年诗人创作的诗歌。他们多强调主体的真实,追求象征和意象化,蕴含着伤感情调和反叛精神。代表人物:北岛、舒婷、顾城。
朦胧诗的特点:①构思上,强调内在思维。②表现手法上,追求意象化,往往象征、暗示、通感等并用,将生活扭曲变形,借以表现诗人“心滤”的现实。
2. 谈谈本诗是否体现了朦胧诗的一些特点。
明确:舒婷的这首诗虽算不上很“朦胧”,但具有朦胧诗的基本特征,如重视诗人自我的内心表达,运用通感、意象、象征、隐喻等写法。
3. 拓展。
明确:顾城的《一代人》《远和近》属于典型的朦胧诗。
六、结束语
“自然界里不能没有花。没有花的地方是荒原,是沙漠。人间不能没有诗,诗歌是人的生命的花朵。”“让我们作诗的知己吧!让无数珍贵的生命的花朵,带着灵魂的闪光、思想的色泽、感情的汁液,融入我们的生命,使我们的精神世界永不成为沙漠和荒原吧!”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家乡的鸭梨
- 我喜欢向日葵
- 小白兔
- 雪
- 蜗牛
- 扬子鳄
- 小草
- 可怜的小麻雀
- 我的选择
- 龟
- 我心爱的“小狗”储蓄罐
- 遗失的山茶
- 我家的电视机
- 玩具小河马
- 蟋蟀
- 成都,诗圣的选择
- 天开成都:从天意到民意
- 省外创业职工思想状况调研报告
- 仁宣之治与仁宣之死
- 旧金山之春:100年前的世博会
- 照片中的1915
- 大唐文人皆入蜀
- 风起华西坝
- 黑暗中散发的光芒 陈寅恪在成都
- 伦敦运河:黄金水路的前世今生
- 陈岱孙:中国经济学一代宗师
- 播种者 从李冰到文翁
- 李惠堂与中国足球的“黄金时代”
- 画说明治维新
- 盛会中的服饰
- 《好事情》课堂设计之一
- 西师版《丑小鸭》教案之一
- 《玩出来的发明》教案之一
- 西师版《丑小鸭》教案之四
- 《好事情》课堂设计之三
- 西师版《丑小鸭》教案之二
- 《谁跟小羚羊去避暑》教案之一
- 《池上》教案之一
- 《好事情》课堂设计之二
- 西师版《丑小鸭》教案之三
- 西师版《丑小鸭》教案之五
- 《池上》教后反思
- 《谁跟小羚羊去避暑》教案之二
- 《谁跟小羚羊去避暑》第二课时教案之一
- 《向伙伴介绍自己》教案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