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学设计> 《鱼我所欲也》教学设计

《鱼我所欲也》教学设计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5

《鱼我所欲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扩充文言词汇量,逐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了解孟子的道德主张,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

3、品味《孟子》散文的语言特色。

4、把握古人运用具体事例、正反对比或比喻说理的方法,理解作者的观点。

教学重点:

1、理解文意,理清论证思路,背诵课文。

2、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失其本心”中“本心”的内涵,辨析“失其本心”与“舍生取义”的关系,把握本文的主旨。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生与死、利与义的问题历来为世人关注,那么几千年前的古人是如何看待这些问题的呢?今天,我们学习《鱼我所欲也》,看看本文表现了孟子什么样的道德主张。

二、资料助读

孟子“性善论”的要点:

1、“善”是人的本性。

2、人有四种“本心”:同情心、羞耻心、恭敬心、是非心。

3、人性变坏,是由于受外物的影响,不是本性的表现。

4、本性也需要“养”。

三、理解课文

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读音、停顿。

重点字音与停顿:

(1)不为苟得也(wéi)

(2)为宫室之美为之(wèi

wéi)

(3)如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wù)

(4)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5)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

(6)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7)是/亦不可以已乎

2、学生默读课文,参考注释,理解文意,有不懂之处勾画出来,准备质疑。

3、质疑解疑,疏通文意

重点词句:

(1)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故患有所不辟也:“辟”通“避”,躲避。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辩”通“辨”,辨别。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之意。“与”通“欤”,语气词。

乡为身死而不受:“乡”通“向”,从前。

(2)辨析加点词语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这种;是亦不可以已平:这种做法。

乡为身死而不受:宁愿;今为宫室之美而为之:为了;接受。

故不为苟得也:得到;所识穷乏者得我与(感激)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通“欤”;呼尔而与之:给予。

(3)翻译下列句子。

①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②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③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④此之谓失其本心。

四、概括本文主旨

人在进行选择时,应以义为重;人应保持自己的“本心”。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理解文中的重点词句。

3、自读理清本文的论证思路,画出全文结构提纲。

第二课时

教学步骤:

一、抽查课文背诵与理解。

二、整体感知

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怎样提出来的?为什么不直接提出来?

论点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个论点是由“鱼”和“熊掌”的比喻引出来的。先设比喻而后提出论点,这是因为“鱼”与“熊掌”是人人皆知的美味,而“熊掌”是其中更为美者。二者不可兼得,取其中最美者合乎情理也符合逻辑。由此及彼,由浅入深,引出“生”与“义”的论题来,自然,明晓。

2、文中运用了那些修辞手法?

文中的比喻、对比、排比的修辞方法,加强了说理的逻辑性。

比喻:“舍鱼而取熊掌”是一个巧妙而贴切的比喻,它恰当地说明了在人们所喜爱的两件事物不能同时兼得的情况下,就必须择优而取。“一箪食,一豆羹”也是比喻,说明饮食对饥饿者虽然重要,但不合乎礼义也宁死不食,从而证明了“义”重于“生”,突出了主题。

对比:生和义比。义比生更可贵;死与不义比,不义比死更可恶。又用假设方式与事实作对比,赞扬了舍生取义的人。最后用“不食嗟来之食”与“不辩礼义而受万钟”作对比,赞扬了舍生取义的精神,批判了那些只贪图荣华富贵而不顾礼义廉耻的权贵们,起到了突出中心思想的作用。

排比:通篇皆是。既有助于逐层深入分析,又能增强文章的气势和论辩力量。

3、“此之谓失其本心”中“本心”具体指什么?这与“舍生取义”有何联系?

“本心”具体指“羞恶之心”,“义”产生于“羞恶之心”,有“羞恶之心”,才会按“义”的原则行事,才有可能在关键时刻舍生取义。

4、本文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①用比喻论证法提出论点。文章一开头,就提出“鱼”和“熊掌”都是好吃的东西,但如果两样不能同时得到,那就舍鱼而取熊掌。接着,提出“生”和“义”两样都很贵重,

②用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显出两类不同的人,有的能保持本心,有的则失去本心。

5、我们该如何评价《鱼我所欲也》一文的思想内容?

义的价值高于生命,人应该有舍身取义的精神,这一观点在战国时代有积极作用,对后世知识分子的精神修养也有极好的影响。如苏武、岳飞、邓世昌、朱自清、闻一多。但孟子“舍生取义”的观点的根据是唯心主义的性善论,他的说理仅止于是否丧失“本心”,有明显的局限性。

三、课堂小结

孟子以自己的行为实践着自己的人生主张,孱弱的身躯担负着民族的大义。面对散发着孟子生命气息的文字,我们的心中唯有崇敬。舍生取义,这是怎样的崇高与豁达,这是怎样的气魄与壮志;这是男儿舍身报国的壮志雄心,这是中华儿女报效母亲的赤胆忠心。

四、布置作业

1、请以“义与利”为话题写一篇文章,500字左右。

2、预习《<庄子>故事两则》。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难忘的一件事
我的理想
珍惜我们所拥有的幸福
我爱我的祖国
祖国60华诞
森林的会议
我爱我的祖国
祖国在我心中
覆灭的泪
人生中的坎坷
爱似涓涓细流
请做一个助人为乐的人
骑自行车
“红楼梦”随感
红领巾伴我成长
关于电力企业物资管理的几点思考
提升变电运行基础管理工作探讨
如何做好新形势下企业工会工作
国有金融类管理型公司青年人才培养探究
对电力企业物资保管与验收相关问题的再探讨
中小企业应具备的互联网思维
基于绩效提升的医院经营管理体系研究
国内成品油销售策略研究
期货交易所公司化的动因分析
高校后勤精细化管理探索
以胜任力为基础的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问题研究
项目管理中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应用探讨
关于公路与桥梁工程监理若干问题的研究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项目优先级评定方法及应用
《公输》教学设计
《〈孟子〉两章》教学设计
《地下森林断想》教学设计
《〈孟子〉两章》教学设计
《鱼我所欲也》教学设计
《曹刿论战》教学设计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
《公输》教学设计
《曹刿论战》教学设计
《鱼我所欲也》教学设计
《地下森林断想》作者简介
《〈孟子〉两章》教学设计
《公输》说课设计
《邹忌讽齐王纳谏》说课设计
《地下森林断想》练习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