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1-03-12
《寻隐者不遇》片断赏析
师:我们已经预习了这首诗,现在开始学习。
(师板书课题,并范读全诗)
师:请同学们将这首古诗用自己的语言改成对话短剧进行表演。
(生按课文内容自由组合,分角色自编自演,兴趣浓厚;师巡回观察,不作指导、提示,让学生充分自主参与)
师:(20分钟后)同学们,请停下,现在各小组注意,准备表演。
(学生齐刷刷举起了手,有部分学生甚至急不可耐地把一只脚迈出了座位)
师:(鼓励)嗯,好样的!请A同学到前面来表演。
(A生平时沉默寡言。只请这一位同学上来,是想知道学生对古诗中角色的认识)
师:(试探性地问)你一个人表演可以吗?
生A:不行。我想请B同学和我一起表演。
(生B也是一个学困生)
(生表演开始,师退到空位上坐下。生A弯着腰,步履蹒珊地走向生B。全班大笑,还有人鼓掌)
(师笔录一:弯腰、蹒珊,与原作不符)
生A:小孩子,你爸爸呢?在家吗?
(师笔录二:对“隐者”身份有误解)
生B:(一愣,可能是对“爸爸”一说有疑惑,但其很快地反应了过来)他采药去了。
生A:在哪里采药?你知道吗?(补充设疑)
生B:在山里。(故意向教室的一角指一指)
生A:在哪座山里?(补充设疑)在山里什么地方?
生B:不晓得。
(生A不知所措,焦急地望着下面的同学和同伴B生。课堂上出现了短暂的沉静)
(师笔录三:学生对古诗的含意理解不完全)
(师用眼神鼓励,示意继续进行;生鼓掌,师示意静)
生A:(吞吞吐吐)那——那——那,在哪座山里?
生B:(用方言)晓哇地(不知道)。山这么大,雾这么浓,不晓得在什么地方。
(表演完毕)
师:不错,很勇敢,好样的!只是有几个……
生:(已有好多人站了起来,并大声地喊)有问题,有错误。
师:(示意“静”)哪位同学说说有什么问题?
生:“师”不是“爸爸”。
生A:(起立,大声争辩)不,不,我是太慌了,“师”是“师傅”。
师:好,好,别急!“师”是“师傅”,没错。
生:“寻隐者”不是驮背,不可能走不动路。(表示对表演中“弯腰”、“蹒珊”不能接受)
生:第三问可以一次完整回答。
师:现在还有一点时间,请同学们讨论两个问题:一是怎样纠正前面两位同学表演中的错误:是“寻隐者”在寻“隐者”的过程中,感情有什么变化?
(根据课文中的情景,感情变化是:兴奋——失望——兴奋——失望)下一次课上我们接着再来。
[教后记:将这首古诗由讲读课改为活动课,基于两点考虑:
一是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灵感,使其实现由猜想到认知的飞跃;
二是由此诗的写作特点所决定,理解必须借助想象来完成。]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神秘的莫高窟
- 记得与忘记
- 回味经典,品悟人生
- 人生只有一次
- 假如我会时空穿梭
- 第一次国庆合练
- 看《功夫熊猫》有感
- 暑假里的事
- 真情,懂得珍惜才配拥有
- 香港见闻
- 我的祖国,我的家
- 我爱游泳
- 降雨的故事
- 小区里的小花猫
- 同桌的你
- 山西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 论服装设计中的“后儿童”风格
- 绩资工资实施背景下完善高校教师绩效考核机制探析
- 档案袋评价法在工商管理专业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新常态”下高校科研人力资本价值评估研究
- 技工学校商务英语口语教学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 煤矿企业工资分配制度探讨
- 财政预算实验教学改革研究
- 地质勘探单位中人力资源经济问题的研究
- 精品课程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建设研究与实践
- 领导用人心理障碍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 工科高素质创新性人才培养中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
- 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浅探
- 刍议国有企业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
- 大类招生条件下农业电气化专业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寻隐者不遇》教学设计
- 《寻隐者不遇》作者简介
- 《寻隐者不遇》片断赏析
- 《陶校长的演讲》教学设计
-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片断赏析
-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其它杂项
- 《寻隐者不遇》教学设计
- 《寻隐者不遇》教材理解
- 《寻隐者不遇》片断赏析
-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片断赏析
- 《陶校长的演讲》相关知识
- 《寻隐者不遇》课文
- 《寻隐者不遇》教学设计
- 《寻隐者不遇》教学实录
-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片断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