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学设计> 《寻隐者不遇》教学设计

《寻隐者不遇》教学设计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7

《寻隐者不遇》教学设计

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八册第19课《古诗两首》中的第一首《寻隐者不遇》,是唐代诗人贾岛写的,这首诗写得自然质朴,通俗明快,是历来为人传诵的名篇。

短诗采用寻访者向童子打听师父的去向,童子作了回答的形式写的,笔墨虽不多,却曲折有致,各具神韵。

我在教学中,觉得有如下两点需着重体会:

一、体会诗里平淡中出新奇的地方。

这首诗从表面上看,浅近易晓,貌似平常,仔细品味,却曲折多姿、波澜迭起地道出了寻访“隐者”、或“遇”或“不遇”的三种情况。“言师采药去”——无法得遇;“只在此山中”——可以得遇;“云深不知处”——难以相遇。简短的三行诗,写出了三层意思,三次转折,既富于变化,又句句出新,耐人寻味。

从写作笔法上看,“松下问童子”这是写问,问了什么话,诗中并没有说。但可以从童子所答“师采药去”中想见当时松下所问是“师往何处去”,接着又把“采药在何处”这一句省掉,而以“只在此山中”的童子回答把问句隐含其中。最后一句“云深不知处”,是童子补充回答。答复对方采药究竟在山前、山后、山顶、山脚说不定。这三番问答,通常至少需六句才能表达完整,诗人贾岛采用以答代问的手法,仅以二十字表达完美,这不难想象是作者推敲字句之功力。所以在施教中,不能离开这首诗的写作特点,不能囫囵吞枣,只有细心捉摸,才能体味到诗的妙处所在。

二、体会诗里朴实中显壮美之处。

这首诗,作者没有写寻访者不遇的失望心情,而是通过童子的答话,用极其朴素、自然的文字,从侧面描绘了隐者隐居的山林之幽深、壮美。这山林的形象同隐者的形象,在作者的笔下是有着内在联系的。教学时,在弄懂句意的同时,教者要指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中表达的意境,想象诗人描绘的情景。“松下”可见松树的高大,隐者住处环境的壮美与幽静;“采药”道出了山中草木繁茂,遍藏奇珍异宝;“云深”,既写出了云雾的浓重厚密,又写出了山林的高大幽深。这些词语朴实无华、不加雕琢,而有机地连缀在《寻隐者不遇》这首诗中,个个都显示了不凡的光彩,成为壮美山林的传神之笔。有条件的教师,可依照诗句将松、童子、“我”所在的环境,以彩粉、笔画的形式,在黑板上勾勒出来,与全诗对照,以达到诗情和画意完美的统一。从诗本身的语言文字出发,通过合理想象来揭示诗的画面或艺术形象,这是古诗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以上所写两点,只是古诗《寻隐者不遇》教学的一部分内容,如何将它们有机地结合在串讲、朗读指导中进行教学,还需教者再花一番心血。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真情,懂得珍惜才配拥有
同桌的你
人生只有一次
我爱游泳
暑假里的事
我的祖国,我的家
回味经典,品悟人生
神秘的莫高窟
小区里的小花猫
看《功夫熊猫》有感
假如我会时空穿梭
第一次国庆合练
记得与忘记
降雨的故事
香港见闻
档案袋评价法在工商管理专业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论服装设计中的“后儿童”风格
山西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浅探
技工学校商务英语口语教学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大类招生条件下农业电气化专业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领导用人心理障碍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新常态”下高校科研人力资本价值评估研究
财政预算实验教学改革研究
刍议国有企业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
精品课程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建设研究与实践
绩资工资实施背景下完善高校教师绩效考核机制探析
地质勘探单位中人力资源经济问题的研究
工科高素质创新性人才培养中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
煤矿企业工资分配制度探讨
《寻隐者不遇》作者简介
《寻隐者不遇》教学设计
《寻隐者不遇》课文
《寻隐者不遇》片断赏析
《寻隐者不遇》教学设计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片断赏析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片断赏析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片断赏析
《寻隐者不遇》片断赏析
《陶校长的演讲》教学设计
《寻隐者不遇》教学实录
《寻隐者不遇》教学设计
《寻隐者不遇》教材理解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其它杂项
《陶校长的演讲》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