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4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情感目标:在对课文语言的朗读品味中,感受世界的绚丽多彩,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3、能力目标:能掌握诗歌反复的意义,能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表达自己的理解。进一步巩固使用工具。
二、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走进大自然,感受自然的气息与美丽。初读课文,体会课文的语言之美。
一、课前的领悟感受。
开学伊始,即带领学生走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利用清晨与黄昏,用自己的眼耳口鼻去体会自然的神奇,去倾听自然的声音,去呼吸自然的芬芳。
二、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说说自己的感受,谈谈自己假期去贴近自然的感受。
三、揭题,感受题意与文题之美。
1、对于“课本”,你有何理解?他有什么用处?
2、大自然又怎会成为绿色的课本呢?
四、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学生闭目想象感受诗的意境美。
2、学生自读课文,利用工具书掌握生字新词。
3、同桌交流,互相检查朗读情况。
4、指名分节读课文,读后说说这一节讲了什么?
五、再读课文,把握整体。
1、细读文章,
2、说说这绿色的课本中有些什么?用笔在文中划出来。
3、有感情地读读这些词,展开丰富的想象,说说自己的感受。
4、再读课文,找找文章希望我们如何去打开这课本呢?
六、作业布置:熟读课文并试背。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品味赏析,感悟诗情。
一、复习导入:
1、说说学了课文,你知道这大自然的课本里有些什么?
二、细读品味,感悟诗情。
1、黩读课文,找找诗中希望我们如何去打开大自然的课本。
2、引导学生体会:“去呼吸”、“去发现”、“去描绘”、“请听一听”、“攀登吧”、“前进吧”等词中所饱含的深情。
3、联系自己的经历谈谈自己曾呼吸、发现、描绘、倾听等接触大自然的事例与感受。
4、学习第一节与最后一节,从“敞开”一词,感受祖国的绚丽多彩。反复朗读这两节,体会诗的内涵。
5、体会开头与结尾反复的作用。
三、朗读体会,深化情感。
1、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节,诵读,读出自己的理解。
2、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朗读。
3、全班朗读交流,先指名读,再评析指导,读出诗的明快、豪情万丈、舒缓,读出诗的内在的旋律。
4、最后全班齐读。
四、作业:
A:完成练习册。预习下文。背诵这首诗。
B:选择校园一物进行仔细观察。并写下观察日记。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的母亲
- 续写《一包胖大海》
- 海南岛游记
- 买螺蛳
- 美术作文兼顾课
- 到农贸市场买菜
- 农贸市场
- 一件令我后悔的事
- 我有一位好老师
- 老师、警察和清洁工
- 盼望达到
- 我又回到了乌镇
- 续写《一包胖大海》
- 快乐的星期天
- 打雪仗
- 图书馆员“边缘化”现象与防治策略探讨
- 论废名诗评中的“自然”
- 演进与超越:新型城镇化政府法治之维
- 物的本土溯源与外来翻译
- 浅谈晚清传教士的反儒观念
- 论思想政治教育的合目的性
- 经典小说摹写人生幻象的“杂色性”美学特征
- 论梁启超对《桃花扇》的接受与研究
- 从历史文献看唐代官吏管理制度
- 关于如何提升人事档案管理功能的分析
- 浅谈案件信息公开与提升执法公信力
- 《资本论》商品章的逻辑解析
- “三个导向”与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
- 论文物保护科学研究的内容与原则
- 中国梦与美国梦之比较
- 《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
- 《唯一的听众》教材理解
- 《唯一的听众》教材理解
- 《杨震暮夜却金》教学札记
- 《杨震暮夜却金》电子教材
- 《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
- 《唯一的听众》片断赏析
- 《唯一的听众》相关知识
- 《杨震暮夜却金》教学设计
- 《唯一的听众》相关知识
- 《尊敬普通人》教学设计
- 《尊敬普通人》课文
- 《唯一的听众》教学札记
- 《唯一的听众》教学札记
- 《杨震暮夜却金》教学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