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7-10
《雨后》教学札记
在体现创新教育的前提下,设计教案要明确一个目标:那就是要把课堂变成学生自主、讨论、探究的场所,让学生对生活中的人或事能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把课堂教学引向生活的天地,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要达到上述的目的,教师就要舍得从讲台上走下来,把学生请上去,真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雨后》这篇课文时,我是这样做的:
一、少作主,重点、难点让学生商量决定。
转换角色,让学生当老师,这不失为一种高明的做法。如果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了兴趣,课堂就活了,教师做到心里有数即可。比如在《雨后》的课堂教学中,我在出示课题后,学生就会产生许多疑问:雨后,为什么孩子们快乐得好像神仙一样?小哥哥摔跤了,为什么却发射出兴奋和骄傲?小妹妹为什么希望自己也摔这么痛快的一跤?……如果以学生的理解水平来衡量学生提出的问题,那么学生弄不明白的问题都可看成是重点、难点,这是充分体现学生自学的首要前提。
二、少表态,疑点、难点让学生讨论解决。
这个过程是培养学生口头表达,思辨和归纳等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先可以把问题分到小组,让学生充分讨论后,再派代表交流,这是课堂最精彩的地方,只要学生能自圆其说,言之有理就行。例如:“小妹妹为什么希望自己也摔这么痛快的一跤?”这一问题。有的学生说:“小妹妹可能没有摔跤过。”有的学生说:“小妹妹喜欢雨水溅到身上,泥土弄到身上的感觉。”有的学生说:“小妹妹喜欢像小哥哥摔跤后那么兴奋。”……学生之间单向、双向和多向的交流,就形成了课堂内一个信息交流的立体网络,在交流不同层次学生的优势就得到了互补,这时,教师是听众,是评委,学生对同一个问题争论不休时,只适时地给予引导和点拨。
三、少限制,多让学生自由表达。
让学生跳出课文内容的圈子,从文中学点写作方面的技巧,用这种技巧让学生从身边的人和事中,引发思考。学完这篇课文后,我就让学生学着课文的样子,学写诗。真没想到,学生还真有点像小诗人的样子呢。学生1:水珠在树叶上晃动,地面上变得更滑了。雨后灿烂的太阳出来了,彩虹也出来了。学生2:雨停了,水珠滴落在蜘蛛网上,像一条项链挂在妈妈脖子上真美丽。小朋友都出来玩,不是玩衣服湿了,就是头发湿了。学生3:一棵树上挂着一条项链,啊,好美丽!小弟弟看见了,急忙跑过去。哎,不好,小弟弟摔了一跤。而他的脸却笑了笑,他站起身,忽然看见原来项链是水珠落在蜘蛛网上。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相信我能
- 师爱——关于老师的
- 我爱我的祖国——建国60周年
- 伟大的书
- 祝福祖国——给祖国母亲的一封信
- 青涩的爱
- 族精神激励着我
- 我有个绿色的梦——庆国庆60周年
- 我爱我的祖国
- 让我刻骨铭心的一件事
- 思念
- 读《斑羚飞渡》有感
- 这就是我
- 我的妈妈
- 天使的八音盒
- 大数据环境下的企业管理模式变革
- 对企业推行预算管理的思考
- 基于全面风险管理的企业内部审计研究
- 电商企业的物流成本控制与研究
- 基于EVA的上市公司股权激励问题与对策研究
- 航空高技术服务企业环境分析与发展模式研究
- 浅析现代企业制度下完善企业内部审计措施
- 制造类集团型企业标准化管理与实践蒙有为
- 我国城镇居民收入结构差异及对消费影响的计量分析
- 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
- 浅谈企业内部控制现状、成因与完善对策
- 基于物联网构架的服务供应链企业管理创新研究
- 中小企业审计及其风险分析
- 上市公司董事会业绩评价问题分析
- 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与公司绩效的相关性研究
- 《雨后》片断赏析
- 《雨后》教材理解
- 《雨后》教学札记
- 《雨后》片断赏析
- 《雨后》作者简介
- 《雨后》其它杂项
- 《雨后》教学札记
- 《雨后》教学设计
- 《雨后》教学札记
- 《雨后》教学设计
- 《雨后》相关知识
- 《雨后》片断赏析
- 《雨后》教学设计
- 《雨后》教学设计
- 《雨后》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