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5
《我想》教学设计
《儿童诗两首》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第10
册的一篇略读课文。第一首《我想》,作家高洪波以儿童的视角,抒写了儿童春天里的想象,表达了儿童对美好事物的向往。第二首《童年的水墨画》,表达了儿童世界处处皆美景。两首诗适宜引导学生学习鉴赏性阅读和仿写儿童诗。教学时,可在课内完成《我想》的读、赏、创,《童年的水墨画》则放到课外,实现迁移学习。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环节设计。师:春天,是个美丽的季节,草长莺飞、遍地春光;春天,是个想象的季节,神游四野,上天入地。在春天里,你会想象些什么?
(学情预估:学生可能会想象春天实在的景物)
2、点拨入题。高洪波是个著名作家,他以《我想》为题,写出了一个孩子春天里的美好想象。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读《儿童诗两首》的第一首《我想》。
二、初读,感知内容。
1、环节设计。师:初读诗歌,我们不仅要读准确,还要用心去感受。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不添字,不漏字,把字音读准确,还要把声音放轻一些。读完想一想,你从诗中感受到了什么。
(学情预估:学生比较重视把诗歌正确地读下来,不很在意对诗歌的感受。)
2、点拨策略。引导学生一节一节地体会:在美好的春天里,“我”把自己想象成什么?
三、再读,体验情趣。
1、教学环节。你能通过读,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吗?
(学情预估:学生一般能说出诗的大意,但不容易体会诗中的情趣。)
2、点拨策略。主要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体味。老师引读课文,用语言描述调动学生的情感,把学生引入想象世界。师:在那桃花盛开的春天,“我”想象自己的小手安在了桃枝上……(读第一节);旭日、和风,垂柳拂岸,“我”想象自己的脚丫接在柳树根上……(读第二节);春天是放风筝的季节,蓝天白云,风筝飘飞,给人们带来多少欢乐,“我”把自己的眼睛装在风筝上,体验春天的快乐……(读第三节);阳春三月,绿草成茵,花繁似锦,“我”把自己想象成了大地……(读第四节);我是个向往自由的孩子,也是听话的孩子……(读第五节)。
四、三读,鉴赏表达特点
1、环节设计。师:只要找到窍门,我们也可以当小诗人。作者的小窍门是什么?大家看看每一节诗,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想象,自己身体哪个部位的变化,有什么变化?
(学情预估:学生对把自己的什么部位变为什么,容易局限于课文的事物,要把打开思路作为指导重点。)
2、点拨策略。是春天的桃花、柳树、风筝,还有充满绿意的大地启发了作者的想象,春天的细雨、燕子,夏天的荷花、小溪和鸣蝉,秋天的桂花飘香,冬天的雪,都可以启发我们想象。还有干旱的大地、混浊的河流、沙尘暴,社会治安、国家安全等也可以触发我们的想象。请同学们选择一个事物作为想象的凭借,然后展开想象,并把它写成一首小诗。
五、学习创编,合作交流
1、环节设计。请同学们选择一个事物作为想象的凭借,然后展开想象,并把它写成一首小诗。
(学情预估: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展开想象,是学习创编的难点。)
2、点拨策略。可先以老师的“下水文”指导:这是老师写的两节诗,请同学们评一评,诗以什么为凭借,抓住了事物的什么特点,描述了怎样的情境?再让学生独立思考、模仿创编,然后小组交流,最后班上交流。
六、迁移课外,拓展学习
读《童年的水墨画》,写一首小诗。
附:“下水文”
我想(一)
我想把小手,
化作三秋桂子,
飘香宇宙,
连嫦娥也频频回望。
我想把脚丫,
化作潺潺流水,
让母亲河
永远载舟远航。
我想把眼睛
化作中秋的月亮,
榕树下的孩子我想把身体
化作肥沃的土地,
让西北部的不毛之地,
也有小麦的芳香。
我想(二)
我想把耳朵,
高高地悬挂空中,
时时提高警惕,
让犯罪分子无处躲藏。
教学说明:
本教学设计比较充分体现了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的新课程理念。本课是略读课文,按常规只要读一读,大体领会诗意即可。但两首儿童诗除了意境优美,适宜引导鉴赏性阅读以外,文本的多元想象的特点,又特别适合模仿习作。因此,教者课内教一篇,引导学生读、赏、创,课外自学一篇,实现迁移性学习。
在教学设计上,“环节设计-学情预设-启发策略”的教学程序安排,既做到充分预设,又为课堂生成预留了自由的空间。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住院
- 正月十五吃汤圆
- 我的小天地
- 乘火车
- 读《心系祖国,健康成长》有感
- 抓七
- 风筝
- 到桐乡去吃晚饭
- “开罐即发”
- 让诚信做我们的名片——读《手捧鲜花的孩子》有感
- 含羞草
- 妈妈给我买手表
- 棋子的对话
- 我的一家
- 烧野火烧
- 2014年档案网站经验交流会在广州召开
- 论两岸协议的法理定位
- 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新思路
- 河北省企业档案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编制工作会议召开
- 文人内耗与文学溃败
- “格式化”劳资契约的收入分配效应
- 试论美国文化外交的宣传性
- 秦皇岛市与长沙市互建重要档案异地备份基地
- 竞争政策目标探究
- 论闻一多对汪静之《蕙的风》的批评及其他
- 空间呈现中的线性叙事
- 河北省档案局领导赴江苏省调研档案馆新馆建设
- 论基金会“内部监督”制度的完善
- 西汉时期并州北部四郡粮食供给研究
- “中国实践与中国话语”理论研讨会综述
- 《长江之歌》教学设计
- 《长江之歌》教学札记
- 《长江之歌》教学设计
- 《三峡之秋》教材理解
- 《三峡之秋》教学设计
- 《长江之歌》练习设计
- 《长江之歌》教学设计
- 《长江之歌》课文
- 《三峡之秋》教学实录
- 《长江之歌》教学札记
- 《长江之歌》相关知识
- 《长江之歌》相关知识
- 《长江之歌》教学设计
- 《长江之歌》片断赏析
- 《长江之歌》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