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7
《七色花》教学札记
今天和一个老师交流,《七色花》一课,谈到哪一瓣花用得最有意义。当时她的学生思维非常活跃,说了很多种,有的说第一片花瓣最有意义,没有这一片,她根本回不来,后面的事也就不存在了。有的说倒数第二片有意义,玩具太多了,交通堵塞了,这片花瓣帮助了全城的人。……老师逐个引导分析,最后让孩子们得出统一的结论,最后一片花瓣最有意义,确实这也是编者的意图。
我说,看出不少孩子并不服气,虽然在老师的引导下,他不得不认为最后一片花瓣最有意义,但是在内心,他们不一定接受。这位老师说,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是一方面,不等于不引导,他随便瞎说也不管。我说,是的,尊重是一方面,价值引导又是一方面,不能为了盲目尊重失去我们应有的价值引导。但是这一课从孩子们的角度看,孩子们对其他几瓣花用法的看法也不无道理,就说到北极去吧,这一难忘的经历对她来说就能说没有意义吗?关心他人确实是美德,是应该引导学生去感受,但是我们不能过于强调语文的教化作用,把我们的体验强加给孩子。这样做导致的后果是什么呢?
请看这位老师跟我说的她做的这样一个小实验。她说,昨天给学生发了一个通知:“告家长书家长同志:您好!为迎接十六大的胜利召开,教育局党委定于十月三十一日下午组织全系统听党课,我校为大会主会场。因此,我校根据上级要求,周四中午12:10分放学,下午不上学,在家里完成作业,请家长监督孩子完成作业并教育孩子注意安全。*****小学*
月*日”让学生找认为最重要的话,学生找了好多条,诸如十六大胜利召开;组织听党课;家长监督完成作业等等,就是找不到最主要的信息——下午不上课。
为什么会这样?对孩子来说,下午不上课是非常振奋人心的消息,值得为这个消息振臂高呼。想想我们大人如果有半天意外的休息那种感觉吧。为什么孩子们都找不到这一句,老师觉得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太差了。
我说,不完全是这个原因。主要是孩子们没有从自己的角度来找,他们是在揣摩老师希望我们找什么。老师希望我们找的肯定是最有意义的,至于我自己最喜欢的怎么能找出来,那不是意味着我不爱上学吗?那位老师频频点头。
长期的、模式化的思想教育,让孩子们从小养成了说假话,空话的习惯,童真、童趣在慢慢消失。很难听到孩子们真实的声音,你们要听什么,爱听什么,我就说什么。这是多么悲哀的现象。语文教学应该尽量避免这种悲哀,让课堂呈现她特有的生机和活力,让语文教学真正焕发生命的色彩。
◆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妈妈,你别说我小
- 小小“家庭主男”
- 走进春天
- 七彩的孔雀
- 《赤壁》扣人心弦
- 勤劳的太阳
- 艺术真谛
- 偷读记
- 成长的足迹
- 阿呆历险记(续集)
- 游庐山
- 欣赏四季花
- 我喜爱的一种小动物
- 那年我六岁
- 梦幻的秋
- 孙武胜:我还在路上
- 滇越、桂越双边贸易影响因素分析
- 网络购物中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问题
- 我国建筑行业个人执业资格挂靠问题
- 基于大数据的政府信息资源共享模式探讨
- 构建财务共享中心的关键考量
- 漳州市扶持实体书店建设书香社会调查报告
- 洛卓尼玛仁波切:重建禅古寺是我的福报
- “家乡外交”新样本
- 长期股权投资初始计量会计核算问题
- 事业单位净资产的主要会计处理
- 浅析中国餐饮业中的民俗文化因素
- 制造企业全面预算编制的实践研究
- 城市化进程中土地财政的作用及其风险防范
- 卢安克:只是个传说
- 《跳水》教学设计
- 《沙漠之舟》说课设计
- 《沙漠之舟》教学设计
- 《沙漠之舟》教学设计
- 《跳水》教学札记
- 《沙漠之舟》教学设计
- 《沙漠之舟》教学设计
- 《跳水》教学设计
- 《跳水》教学设计
- 《跳水》片断赏析
- 《跳水》教学实录
- 《沙漠之舟》课文
- 《跳水》相关知识
- 《跳水》教学设计
- 《跳水》说课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