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2-19
《春天的雨点》教学札记
《春天的雨点》一文是借春雨向我们讲述发生在春天里的一件平凡而以感人的故事:达丽玛在上课没有专心听讲,放学后乌罕娜老师不顾疲劳给她补课,并冒雨将她送回家。达丽玛理解了老师的良苦用心,不仅认真听讲,而且在第二天早晨还为老师送去了雨伞。
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通过学习体会师生间的真挚感情,引导学生以情引学,情中深学,学后品情。在教学本课时,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针对三年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培养目标,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体现。
1.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我注意营造以读为本的学习氛围,给学生充足的朗读课文的时间,从开课的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指名读课文,到默读、有感情地朗读重点句子边读边谈体会,再到分角色读,师生对读,男女生对读,小组合作读等,通过这一系列不同形式的读,读出了层次,学生在读中感悟到了课文所表达的师生间那真挚的情感,悟出之后再通过感情朗读体会老师对学生的无私而深厚的爱心以及学习要专心致志的道理。
2.
本文情节感人,语句清新,语意深刻,适合进行语感训练。在朗读过程中注重指导学生积累词语,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
3.立足课本,着眼课外,精心设计课堂提问,以“春天的雨点,落在草原上,草原上正萌发勃勃生机。春天的雨点,仿佛也落在达丽玛心里。”为线索串联整堂课的教学。并让组织学生集体交流,通过点拨,使学生懂得前后两个“春天的雨点”所代表的含义是不同的,进而理解课题的双重含义:它既指大自然里的雨点儿,同时又用来比喻师生之间真挚的感情。
4.注重学习方法的培养,鼓励学生自己提问、自己解决。在学习1—3自然段中,让学生在自己读书的基础上同学间相互提问,然后通过读书自己解决问题。学习4-6自然段依法进行小组学习。使学生在读书中养成爱问、会问、善问并能带着自己的问题读书、思考的良好习惯。
5.注意对学生的及时评价和个性化评价,使每个学生都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注和欣赏。
6.联系实际,表达情感。学完课文后,我让学生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在你成长的过程中,是否有跟达丽玛相类似的经历,能给大家说说吗?学生通过联系实际,进一步感受到老师真挚的爱,为拥有这份爱而感到幸福。
但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对问题考虑不足,还存在以下问题:
1.在教学中,抓好重点句的教学中仍存在着许多不足:在让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想放但不敢放,没有特别尊重学生自主选择上,如:一个句子还没理解透彻,有学生已转移到另一个句子时,我怕课堂秩序混乱,一直一句一句分析,课堂调控不够灵活,指向性比较明显。
2.课文的插图没有很好地利用。有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要写21岁、10岁”时可以让学生看看插图,理解“搂”,就像母亲关心孩子,是一种甜蜜的感觉。这样,能更深地体会文章的内涵。
3.对学生原有认知水平把握不准确,课堂生成没有充分发挥水平。以致学生的质疑只是为了质疑,使这一环节走过场了,没有为课堂提供方向。
4.在安排学生读时,齐读过多,个别读太少,没有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特色来。在整体感知课文环节中,让学生每人读一段,只注重了检查学生的朗读而忽视了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分角色朗读不够到位,氛围松,冲淡了课文所表达的情感。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考试
- 不倒翁
- 我喜欢的小鸡
- 我所认识的黄安叔叔
- 老师,我想对您说
- 玻璃翠
- 我看社区变化----记核电南苑
- 我爱我家
- 今天,我考试
- 一支环保大军
- 秋天
- 夸夸我自己
- 我爱家乡的一年四季
- 一件难忘的事
- 普通话,我们的共同语言
- 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的作用
- 贵州民族经济的发展历程
- 论解放前延边地区养牛业发展
- 杭州图书馆的新媒体服务实践
- 试论近代女学先声
- 浅谈清代文人流放之地
- 浅谈数字图书馆随着网络技术成熟在手机的服务模式探究
- 七台河文物概述
- 关于渤海国文化消亡的探讨
- 广东茂名粤方言词汇特点浅析
- 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研究
- 博白县出土五铢钱初探
- 两当兵变旧址张家大院牌匾文化探讨
- 1978年以来农业制度变迁的动因研究
- 东海方言俗语的文化内涵透析
- 《黄河象》相关知识
- 《黄河象》教学设计
- 《黄河象》教材理解
- 《黄河象》相关知识
- 《黄河象》片断赏析
- 《黄河象》教材理解
- 《黄河象》问题探讨
- 《黄河象》教学札记
- 《黄河象》教学设计
- 《黄河象》教学设计
- 《枫叶如丹》课文
- 《黄河象》教学设计
- 《黄河象》教学设计
- 《黄河象》教材理解
- 《黄河象》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