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1-03-14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小兴安岭美丽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体会作者准确、生动的语言,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观察事物的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及勇于创新的精神。
3、德育目标:激发学生对小兴安岭的向往,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4、创新目标:创设情境,读中感悟。
教学分析与处理
1.教材分析:这是一篇写景散文。作者采用“总一分一总”的结构,展示了小兴安岭一幅幅精美的画面。感受小兴安岭的四季景色,体会作者用词准确,学习作者抓住小兴安岭每个季节景色的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2.学生分析:学生在上一单元已经学习运用“多读多想,读通课文”的读书方法把课文读通,已初步具有一定的阅读基础。再加上课文里对小兴安岭美丽景色的描写,更能使学生理解和感悟大自然的神奇和瑰丽。
3.创新点:在课堂上体现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创新人格。
4.空白点: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合作学习喜欢的内容。
课前准备:
因为搜集和处理信息是构建课内外联系的重要纽带,这一课与我们生活紧紧相连,在课前,我要求学生们搜集有关资料,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习惯,同时从心理上做好学习的准备。
教学方法:研究体验式创新教学法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同学们,你们也许没有去过小兴安岭吧,那里的景色可美啦!让我们和作者一起走进小兴安岭,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瑰丽。
二、提供信息点拔启发
1、根据学生预习情况,提问: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描写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2、学生有选择地读自己喜欢的部分。
3、提问:你最喜欢那个季节的小兴安岭,为什么?
三、学生研究合作交流
1、小组讨论共同合作学习。(每个小组讨论后填写研究报告单)
2、学生汇报结果,指导学生朗读体会作者的喜悦之情。
3、通过同学们的讨论,你又喜欢上哪个季节的小兴安岭了?
4、学习了2一5自然段,你认识中的小兴安岭是什么样的?
5、讨论:为什么说小兴安岭是一座美丽的花园,又是一座巨大的宝库呢?
6、师主共同讨论研究,并一起完成板书。
四、反思小结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们学会了什么?
五、研究性作业
假设你有机会成为小兴安岭这幅美景中的一员,你希望你会是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同学们都能将自己当成大自然中的一棵草、一滴水、一个小生命,那么热爱我们生活的环境,珍惜我们生存的空间。
六、板书
9、美丽的小兴安岭
春
夏 根据学生的情况随机出示
秋
夏
课后点评
授课者本着“以学为本、为学服务”的思想,竭诚为学生提供热情而合适的服务,为学生创设了自主、合作、宽松的学习氛围。学生通过相互启发、相互借鉴、相互帮助在研究学习中取得了成功。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今年的桂花格外香
- 友谊最可贵——读《夏洛的网》后感
- 告诉我,我还有什么
- 品书
- 妈妈,请让女儿为您梳一下头吧
- 人,要有多个支点
- 父亲,再一次也好
- 假如死亡来临
- 燃起心中的桔灯
- 20世纪你美吗?
- 老师,我错了
- 春到
- 富翁的大房檐
- 一则印象难忘的广告
- 观《海底总动员》有感
- 图书馆发展面临的四大瓶颈探讨
- 黑龙江省满族移民旗屯建置述略
- 基于引文分析法的国内“数字化参考咨询”研究现状分析
- 论林则徐的爱国主义思想
- 探析端午节的文化价值和意义
- 图书外借工作的实践与反思
- 微博及其在图书室中的应用
- 赵孟书写李彬碑
- 男权社会下女性的悲哀
- 博物馆陈列展览空间设计
- 浅谈图书馆阅览室的管理意识对读者服务的重要性
- 韩非法治思想对我国法律传统的影响分析
- 论高校图书馆信息素质教育
- 网络时代的数字阅读与图书馆服务创新刍议
- 浅析中西古代传统文化的社会管理差异
-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材理解
-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
- 《信》教学设计
-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
-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
- 《信》教学设计
-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材理解
-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
-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
-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实录
-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
-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材理解
-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
-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
-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材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