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案设计> 《月迹》教学札记

《月迹》教学札记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09-18

《月迹》教学札记

今天上《月迹》一课,这是贾平凹先生的一篇散文,文风华美,真实与虚幻相结合,很有韵味,但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来说,明显有点晦涩难懂,怎样处理这样一篇文章呢?我决定将其定位在赏读上,至于深层的甚或一些表层的意思,不求领会,来个“可以不求甚解”。

上课初始,我问:“预习时,你有什么感觉?”孩子们的感觉很真实具体:“我觉得很长!”

“我觉得不熟悉的生字挺多的!”

“好多的词不明白是什么意思。”

“读完了,觉得读不懂。”

看来和我的预期差不多。我决定先让他们对这篇文章产生感觉,有了共鸣,有了兴趣,理解起来应该就容易了。

“我很喜欢这篇文章,我想读一读。你们来个‘二次预习’,边听我读边想象,如果还有不懂的地方或喜欢的地方,做个记号,好吗?”

我开始绘声绘色地读起来,孩子们听的挺认真。读完了,我仍然问:“听了一遍,有什么新的感受吗?”

“我觉得很美!”嗨,有门,“你找到感觉了!”

“我觉得好象这是不真实的!”我心里暗暗赞叹。

“听的时候,有时觉得是真实的,有时又觉得不真实!”

“王老师读的很美,像晚上很安静时在是听收音机。”

“王老师读的特别好,我感觉快要睡着了!”真进去了,像作者一样寻月寻累了!

“我感觉好象王老师就是月亮上的嫦娥!”哈,太夸张了!

“那自己浏览一遍,找出自己最有感觉的句子,给大家读读!”

边读边引导,学生读的兴趣逐渐高涨。

反思:不知这样的文章这样处理是不是合适,但“赏读”的目的应是达到了。

全部教学没有明晰的条理,读到哪算哪儿,没有分析,只有读、赏、谈感受。

仍然感觉,这样一篇文章放在四年级,太勉为其难,怕给糟蹋了。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