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5-31
《游园不值》问题探讨
《游园不值》是宋朝诗人叶绍翁赞美春天的名篇,特别是后两句,蕴涵着深刻的哲理,成为千古流传的警句。对于诗义的理解,笔者觉得教学参考书中有两处值得商榷。
一、“应怜屐齿印苍苔”一句,“应”字参考书解释为“大概”,全句意为:“大概是园主人爱惜青苔、怕我的木底鞋在上面留下脚印吧。”而紧承的第二句为:“我轻轻地拍打柴门,好长时间没人来开。”第一句是作者推测园主人爱惜青苔,怕“我”踩坏,第二句是作者拍打柴门,两句之间没有什么内在联系,给人以突兀之感。而第一句的推测又缺乏依据,让人理解起来很别扭,小学生则更不易接受。“不值”是作者没有遇到要访问的人,同样园主人也不知道作者要来拜访。作者又如何推断园主人怕他的木底鞋在青苔上留下脚印呢?因此,第一句的解释是有失偏颇的。“应”字即便作“大概”讲,全句也应理解为:“大概是园主人爱惜青苔,怕人们到园中踩踏,所以把园门关紧。”这样承接第二句才显得通顺些。笔者以为,“应”字如从作者的角度理解为“应该”更恰当些。两句诗理解为“应该爱惜青苔,不要把鞋随意踩在上面。我轻轻地拍打柴门,好长时间没人来开。”就自然多了。同时前两句写作者的小心翼翼和后两句写花草树木的竞相开放形成鲜明的对照,一抑一扬,使得“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更加引人注目,其含义也更突出了。
第二,参考书认为作者是从露出墙外的一枝红杏想像出满园春色的,而并未看到园中景物。笔者认为不妥,从“柴扉”我们可以体会到园门是简易的柴门,人们可以透过柴门看到园中的景色。再看教科书中的插图,作者正手扶有很大空隙的柴门向里观望,满园的春色肯定尽收他眼底。
笔者愚见:一场春雨过后,作者去拜访一位好友,到达朋友园门之外,园门紧闭,主人不在家。看到脚下的青苔亦生爱怜之情,不肯随意踩踏。于是隔着柴门将满园春色观赏一番,正当兴尽之时,回转身来,又看到伸出墙外的一枝红杏,遂引起他无限遐想,写下这首小诗。
倘若如参考书所说,作者“久等而进不了门”,又“没有看到园中的景物”,是一件扫兴的事。如此,我想作者赏景未得后的遗憾总会影响作者写作的冲动,或许作者也不会写出这脍炙人口的诗篇吧。
◆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天书奇谈”,谢谢你
- 田园一游
- 感恩信
- 读《军旗飘飘》有感
- 秋天的树叶
- 妈妈,谢谢您
- 难忘的一次生日
- 谁不说咱家乡好
- 四季(诗歌)
- 一次激烈的足球赛
- 我喜欢
- 说“成功”
- 改选班长
- 我的手机
- 羊寨桃花园一游
- 民国初年袁世凯与国会制宪权之争
- 用地域文化拓展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刍议
- 中国鸦片问题文献及研究述评
- 侗族社会生活中音乐的地位与作用
- 寄生地主制的作用和历史地位
- 吉林乌拉打牲文化特点探析
- 战后日本町内会废止过程
- 英国工业化时期的铁路建设对社会的影响
- 浅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历程
- 毛泽东反右思想的萌芽
- 从清末洋务史看中国强国御侮思想
- 略论程朱理学与南宋教育的关系
- 象征人类学视野下的小河墓地遗物分析
- 浅析秦汉丧葬制度体现的等级现象
- 传统善堂善会在清末的社会影响力
- 《我们的手》教学设计
- 《一双手》教学设计
- 《游园不值》教学设计
- 《花之咏》课文
- 《手上的皮肤》教学设计
- 《我们的手》课文
- 《游园不值》教学札记
- 《花之咏》教学设计
- 《游园不值》教学设计
- 《花之咏》教学设计
- 《一双手》教学设计
- 《我们的手》教学设计
- 《花之咏》教学设计
- 《花之咏》教学设计
- 《一双手》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