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1-03-11
《游园不值》片断赏析
[案例]
在《游园不值》这首古诗的教学中,我设计了表演诗意这一环节。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游园不值》,并想象了当时的情景。谁愿意做叶绍翁来表演一下?(要求一提出,学生跃跃欲试,生A
上台表演。)
师:请大家评判一下这位是不是诗人叶绍翁。
生B:这位同学表演得还不错,基本上像诗人叶绍翁。但是他敲门的动作太重,另外他只敲了两次,而且声音越敲越响,与“久不开”“小扣”的意思不相符。诗人一定是希望找到朋友的,因此我认为至少也得敲三次,而且一直是轻轻的。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更可贵的是你能把自己的感受谈出来。你来敲一敲。(生轻轻地、耐心地反复了几次。)
师:(问生A)你为什么敲得那么使劲?
生A:我认为是柴门,声音小了怎么会听见?老师,您看看书中的插图,这样的柴门轻轻敲怎么能听得见?(学生们议论纷纷,两种意见争持不下。)
师:大家来看这几组表示声音的词语,想想看应当怎样用这些词语表示你的意见,还可以加上其他你认为合适的词语和不同的标点符号来表达你的理解。在桌子上轻轻地试一试,四人小组可以商量商量。(黑板上出示:笃笃、哒哒、砰砰、当当、啪啪、哐哐……学生兴致盎然,认真揣摩着诗的意境。一遍遍、一次次,在反复的“实验”中得出结论。学生各持己见,不同的结论各有道理。)
师:(小结)经过大家的讨论,既不能一直笃、笃、笃地敲,更不能哐哐哐地敲!而是先轻再略重,先慢再快一点:笃、笃、笃,笃笃笃笃!哒哒哒哒!(学生们安静极了,似乎在静静地等待主人开门。)
师:以上的讨论棒极了!“小扣”既是诗中格律的需要,更反映出诗人的儒雅。好,我们继续刚才的话题。
生C:我认为这位同学表演最出色的地方是,把诗人没有遇到朋友十分扫兴,却突然看到美丽的杏花时惊讶的表情表演了出来。他张大嘴巴,瞪大眼睛,然后又摇头赞叹,深深吮吸杏花的芳香,简直太棒了。
生D:我对这位同学的表演提点不同的意见。“怜”,应该是爱惜穿着木底鞋,走得这么快,还不把软绵绵、绿茸茸的苍苔踩坏了!
师:那你能不能到台前表演?(生上台表演:轻手轻脚,小心翼翼,眼睛盯着地面,好象真怕踩坏了地上的“苍苔”。全班鼓掌。)
[反思]
在古诗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手段,孩子们会感到“易”“趣”“活”,课堂上不再是那种没完没了的单调重复的各种习题和可有可无的乏味的问答,学生的视野、思想也不再被禁锢在小小的教室里。通过表演,诗中那鲜明生动的形象,真切感人的情景及耐人寻味的哲理,都会深深地印到学生的脑海里。
爱表演是学生的天性。学生要表演,首先要熟读课文内容,深入理解课文语言;其次要展开想象的翅膀,设计表演过程。因此,课堂表演能促进学生正确理解并灵活运用课文语言,是学生进行课言实践的有效方法。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爱
- 我的老司机
- 风云突变
- 天使的手臂
- 小嘎子和胖墩儿摔跤
- 死亡之笔
- 社会无电的光景
- 仙岛湖
- 那节语文课
- 珍惜生命
- 向往橄榄绿
- 生命力顽强的蟑螂
- 游东山野生动物园
- 假如我们有一双翅膀
- 我爱读书
- 战后日本町内会废止过程
- 从清末洋务史看中国强国御侮思想
- 寄生地主制的作用和历史地位
- 侗族社会生活中音乐的地位与作用
- 毛泽东反右思想的萌芽
- 吉林乌拉打牲文化特点探析
- 浅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历程
- 中国鸦片问题文献及研究述评
- 略论程朱理学与南宋教育的关系
- 浅析秦汉丧葬制度体现的等级现象
- 民国初年袁世凯与国会制宪权之争
- 英国工业化时期的铁路建设对社会的影响
- 象征人类学视野下的小河墓地遗物分析
- 用地域文化拓展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刍议
- 传统善堂善会在清末的社会影响力
- 《游园不值》问题探讨
- 《游园不值》相关知识
- 《游园不值》问题探讨
- 《游园不值》问题探讨
- 《游园不值》诗人简介
- 《古诗四首·游园不值》教学设计
- 《游园不值》教学设计
- 《游园不值》问题探讨
- 《游园不值》教学札记
- 《游园不值》教学设计
- 《游园不值》教学实录
- 《游园不值》片断赏析
- 《游园不值》课文
- 《游园不值》教学设计
- 《游园不值》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