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23
《游园不值》教学设计
一、景中寓理,含蓄蕴藉
刘乃昌先生在(璀璨恢宏的宋代文代)(《中国教育报》1999年5月4日)一文中指出:“宋人重视思想,一些作家惯于以哲人慧眼审视生活,使许多诗文寓哲理,……”如,“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借登山观景,暗示站得高方能看得远的哲理。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之所以传诵千古,历久不衰,在于其景中寓理,且含蓄蕴藉。在诗人笔下,春天如大地孕育的生命,借红杏之体,由小变大,由弱变强,冲破墙门禁锢,灿然而笑,生机勃勃!诗人格满园春色乃至整个春天,聚焦为一枝红杏,赋予它生命,给予它蓬勃向上的朝气。如不细加玩味,“蜜咏恬吟”,这一哲理是探寻不到的。
二、景中有情,诗中有人
“应怜展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初读时觉无甚可嚼,细品时方有疑窦顿生。“柴扉不开”的原因是什么呢?从表面看,是诗人的老朋友爱怜苍苔,怕心爱之物道伤害之故。这是诗人的揣度之词。正是这揣度之词,暗含着园之主人在园内,且已听到了扣门声。园主人惜花爱草,连最不起眼的苍苔也珍视为生命,可见,他是一个与世无争、淡泊名利、品质高洁之人。物以类聚。叶绍翁与其为友,可见也是一个高洁之人。春天来了,叶绍翁想到了老朋友,于是去访,去赏春。正当叶绍翁“扣柴扉不开”扫兴之时,猛然间见到了一枝伸出墙外的红杏,其欣喜之情油然而生,灵感突至,“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便脱口而出。伸出墙外的红杏,寄托了诗人的情感。诗人的感情历程是,去访友看春高兴——进不了园,扫兴——见杏花,欣喜,可谓一波三折。景中有情,情中有人,这就是本诗的特点。
根据诗文的含义及其特点,教学本诗的过程设计如下:
1.课前准备。
让学生复习以前学过的写春的古诗。
2.自学古诗。
自学方法:先朗读古诗几遍,把古诗读熟,再借助文中注释、课后“思考题”,大体上读懂古诗,提出疑难问题。
3.深入探究。
①组织学生汇报学习情况,让好、中、差学生朗读古诗,讲一讲诗句的意思,教师指导解决学生自学中提出的疑难问题。
②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注意读出节奏,读好重音,把握语调。前两句,语速平缓,声音以柔和为佳。“久不开”后,要有较长的停顿,以蓄势读好后两句。后两句应语速轻快,声音以洪亮为妙而又不失稳健。这样读,可以传出诗人的情感变化。
③启发学生想象,培养想象能力。一方面,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古诗时就进行,主要方法为边读边想,如“满园春色”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另一方面,在朗读后,让学生说一说想到的内容。
4.体味哲理。
①“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句诗反映了小草怎样的品性?
②“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想一想,画中人有怎样的想法?
③谈一谈读“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后的想法。
5.课堂练习。
①默写古诗。
②把古诗改写成一篇写景记叙文,把看到的、想到的写出来。
◆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双赢,你我共辉煌
- 永远的谭嗣同
- 真正的天堂
- 位置与价值
- 泪
- 自由的鸡
- 凤头猪肚豹尾
- 灰
- “不知荣辱乃不能成人”
- 自己就是天使
- 轻松起跑
- 给予
- 考场议论文写作的“七种武器”
- 真正的天堂
- 一杯白开水
- 恋恋未忘的冬日
- 一部充满趣味和智慧的奇书
- 眼里有紫色
- 李白墓(外六篇)
- 为我们的冷漠付费
- 周小平的美好时代
- 清晨闻叩门
- 金玉良言 2015年3期
- 明珠闪闪 2014年20期
- 一块石头的距离
- 骨气奇高 情兼雅怨
- 独自感受 2015年3期
- 出租屋的最后一餐
- 《视野》·阳光行动(第169期)
- 4GW Plus来了
-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桥之美》教案
-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测试卷:第四单元
-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语文起始课》课件.ppt
-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紫藤萝瀑布》优秀课件.ppt
- 冀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中国古代神话三则》备课精要
-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4课《金色花》优秀课件.ppt
-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测试卷:第三单元
-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杜甫诗三首》教案
-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信客》教案
-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苏州园林》教案
-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测试卷:第五单元
-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故宫博物院》教案
-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测试卷:第六单元
-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测试卷:第二单元
-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6课《三峡》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