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1
《跳水》教学札记
说实在的,《跳水》一文教了不下六七遍了。今天该上最后一课时,我清楚地记得备课笔记上的最后一个问题:课文以“跳水”作为题目,好在哪里?
最近,我总喜欢在铃声响起之前,进入教室,和同学随便聊聊。走到学生碧红身边,她正在看书,见我走近,忙叫住我:“老师,这篇课文干嘛要以‘跳水’作为题目?”听这语调,言下之意,“跳水”一题并不合适。我俯下身子,饶有兴趣地问:“你觉得不好?”她正要答时,铃声响起。
看来,这最后一个问题得改一改了。“同学们,《跳水》一课已经上完了。你们认为课文以‘跳水’为题,好不好?为什么?”
碧红第一个举手:“我认为这个题目不合适,因为一开始我看到这个题目,还以为是写某个跳水运动员,像伏明霞、田亮之类的,谁知写的根本就不是这回事儿。所以我觉得这个题目容易产生歧义,不是很好。”话说得理直气壮,很快得到一些同学的附议。
“那如果你是作者或编者,会取个什么题目呢?”
“‘孩子遇险的时候’!”
“‘一个帽子’!因为整个故事是围绕‘一个帽子’而展开的。上学期,我们曾学过课文《一个苹果》,我看用‘一个帽子’做题目,挺合适。”李丹同学也说得头头是道。
“我看就叫‘孩子追猴子’,孩子要不是去追猴子,也就不会发生这个故事了……”
话音未落,又一同学笑着说:“这哪像个题目,倒像个绕口令。”
“我看也不好。这太直露。课文的题目‘跳水’就不错。跳水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这办法又是船长想出来的。体现了船长的机智果断。整个故事,跳水这个环节也最精彩,最扣人心弦。”
“课文中的孩子,跳的是海!我看干脆就叫‘跳海’!”
“跳海?那不成了去海边自杀么?这样的题目怎么行?”马上又招来另一位同学的反驳。
……
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望着同学们争得红通通的脸,我也异常激动:“同学们讨论的问题很有道理,也很有意义。《跳水》一文的题目是编者后来加上去的。给一篇文章取题目,本来就可以有多个角度的。同学们不唯师,不唯书,善于动脑,敢于向教材挑战,发表自己的不同的观点,这很好。这样的学生才是有灵气的,这样的课堂才是有生气的。我希望这样的学生,这样的问题,在课堂不断涌现。”
此时,同学们的眼睛亮亮的。我想,《跳水》一文上完了,但由跳水所激起的,却在我的心里掀起了不小的波澜。也许,它也会留存在学生的心中。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写给凡卡的一封信
- 爱就像一杯茶
- 我身边的好老师
- 成长的喜悦
- 中国的奥林匹克
- 商品交易会
- 祝我生日快乐
- 坐井观天下
- 月球奇遇记
- 感悟
- 两种不同的爱
- 诤 友
- 我的好友
- 我爱端午节
- 一棵枯树的倾诉
- 中原经济发展中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有效策略
- 一年了,“伊斯兰国”依旧在那儿
- 好莱坞辣妈,卖纸尿裤赚大钱
- “小卡斯特罗”走上前台
- 公共交通城乡一体化研究
- 王思聪,做风云人物还是风月领袖
- 河南省健康城镇化发展空间格局演变研究
- 公共图书馆政府信息资源共享服务研究
- 祖母级第一夫人,个个是国宝
- 奥巴马:守护政治遗产的6月
- 被自拍殖民的生活
- 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化建设策略
- 公关秀背后的经济账
- 媒介融合环境下河南高校图书馆发展现状及对策
- 九访中国的比利时国王
- 《跳水》教学设计
- 《跳水》教材理解
- 《跳水》教学实录
- 《跳水》教学札记
- 《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
- 《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
- 《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
- 《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
- 《跳水》练习设计
- 《纪念日》教学设计
- 《纪念日》教学设计
- 《跳水》教学设计
- 《跳水》教学设计
- 《跳水》教学札记
- 《跳水》教学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