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5
《跳水》教学札记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已开始重视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但是这种训练应该与理解课文内容结合起来,要有助于学生去突破难点,掌握重点,而不是不加分析地认为学生想得越多越好。
在教《跳水》时,有的教师要学生去想象猴子抢去孩子的帽子后,孩子会怎么想这就没有必要。表面看来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情绪高涨,但这种思维的开展并不是这堂课的重点所在,不搞这个训练也影响不了学生对这篇课文的理解。因为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不在前面部分,而在课文的最后两节,主要想说明船长的当机立断、沉着果敢。我们要训练学生的创造思维,就应该围绕这个教学重点进行。
我们不妨这样设计课堂教学:当讲到孩子因追猴子而误上横木、面临险境时,教师不要马上揭示下文,去讲读船长的出现,而可以引导学生对照插图,进行想象:谁能想出什么办法把那孩子救下来吗学生会想出许多可能的或不大可能的解救办法来。这无疑是创造性思维训练的一种方式。接着,通过讨论,去排除那些不合理或不可能的解救办法后,“船长强逼儿子跳水”这一办法才显出其唯一可行性来。这是思维的集中,从而进一步理解了船长的果敢精神。
这时,还可继续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在孩子千钧一发之际,其他人束手无策,船长却这样沉着,能想出“跳水”的办法来呢学生各抒己见,就能进一步认识到这个船长是远洋轮船的船长,而远洋轮船在航行中是会遇到各种风险的,船长具有应付各种复杂情况的经验,所以能临危不乱,当机立断。同时,他所以想出“跳水”这个办法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冒险之举,他也知道“跳水”可能会使孩子受伤甚至死亡,但他只能这样做了。实际上这样的分析,就使学生的认识深化了一步,思维得到了发展,使他们初步意识到船长身上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统一。如果这时有学生能提出质疑:“万一那孩子在船长命令发出后还没有跳水,船长会不会真的开枪他该怎么办”那就更好了,说明学生的思维有了变通性,这正是我们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所要求的,而这种训练是与我们的语文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的。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二月天
- 慈母心
- 掌声
- 小白
- 未来的房子
- 孩子的苦恼
- 我拿什么奉献给你,我的妈妈
- 我想
- 两把伞
- 游南湖公园有感
- 门外传来吆喝声
- 看荷花
- 洗袜子
- 一节难忘的课
- 炖鸡蛋
- 长期股权投资初始计量会计核算问题
- 网络购物中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问题
- 制造企业全面预算编制的实践研究
- 卢安克:只是个传说
- 浅析中国餐饮业中的民俗文化因素
- 我国建筑行业个人执业资格挂靠问题
- 滇越、桂越双边贸易影响因素分析
- “家乡外交”新样本
- 孙武胜:我还在路上
- 事业单位净资产的主要会计处理
- 城市化进程中土地财政的作用及其风险防范
- 基于大数据的政府信息资源共享模式探讨
- 构建财务共享中心的关键考量
- 洛卓尼玛仁波切:重建禅古寺是我的福报
- 漳州市扶持实体书店建设书香社会调查报告
- 《跳水》片断赏析
- 《跳水》说课设计
- 《沙漠之舟》说课设计
- 《沙漠之舟》教学设计
- 《跳水》教学设计
- 《跳水》教学札记
- 《跳水》相关知识
- 《沙漠之舟》教学设计
- 《沙漠之舟》课文
- 《跳水》教学设计
- 《跳水》教学实录
- 《沙漠之舟》教学设计
- 《跳水》教学设计
- 《跳水》教学设计
- 《沙漠之舟》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