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7
《挑山工》教材理解
小时侯读过《挑山工》,现在作为教师的我教学生读《挑山工》。不仅是作家冯骥才把目光投向挑货上山山民的独特视角吸引了我,还有文中描绘的挑山工艰辛的劳作和惊人的毅力打动了我,更有挑山工那种坚韧不拔的攀登精神影响了我,我对这篇课文真可谓是情有独钟。
课文描写的是泰山的挑山工,非常遗憾我没去过泰山,但去年10月8日我有幸参加全国小语会年会到过黄山,看到过黄山的挑山工。也许是受课文的影响,当我们的视野里一出现挑山工的身影,就被深深地吸引住了。我们紧跟在挑山工的身后,马上“研究”起来。为什么他们挑子的两头是高度不一样,稍一观察就不难发现,这样的担子走台阶时矮一头的挑在前面就不会碰到台阶。(可课文插图中的挑山工的挑子可不是这样的,我上网查了图片后也没弄明白。)他们肩上的担子非常重,在他们休息时我试着挑了一下,还好勉勉强强能挪动几步,经过交谈得知一般不会少于75公斤,因为这和他们的收入直接挂钩,他们每挑一斤是六角钱。(课文里描写的挑山工扁担一头拴着几张木凳子,另一头捆着五六个青皮西瓜,那么轻的担子,照这样看黄山和泰山挑山工的计酬可能不一样吧。)
“挑山工”这个名字可谓极富诗意——挑山的人。可当你看到他们横挑着近百公斤重担小心谨慎地上山,走折尺,斜行上,不停地攀登,想像中的那种诗意很快就被全部冲走。可是当你知道:
黄山是目前中国唯一的同时拥有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和世界地质公园三顶桂冠的景区。发展与环境保护在黄山实现了完美融合。在黄山,挑山工是一份神圣的工作,山上的食物、生活用品、建筑材料等都是挑山工挑上去的;同时,游客们在山上所丢下的垃圾则是他们挑下来的。
每一位游客上山前导游就告诉大家“走路不观景,观景不走路”。一开始大家都会不以为然,可开始登山后,每个人都会理解导游的话的。可见黄山山道的行路之艰难。可挑山工们肩上负着的是近200斤重的担子啊!
现在你对“挑山工”这个名字肯定会有独特的情愫了吧!
又要教学这篇课文了,挑山工们的身影在我的脑海里浮现,他们的坚韧不拨、吃苦耐劳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想,孩子们定会在我的课堂里得到很多。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秋天的田野
- 傲菊
- 千年名都,魅力姚安
- 一件有趣的工艺品
- 月季花
- 法梧桐
- 漂亮的孔雀
- 我的好伙伴——小金丝熊
- 莲藕
- 猫
- 小狗丁丁
- 一个千年古镇复兴的背影
- 榕树
- 含羞草
- 小蚂蚁
- 营销管理,不靠关系靠工具
- 拥有太多会反受其制
- 做好基层“特定群体”思想教育工作
- 塔基:市场的战略布局
- 打造企业“活力型”的领导班子
- 凯达思考:文化“三主题”
- 有人聚居的地方就有部落
- 说话技巧快速入门
- 微信链接突然失效了
- 管理不可忽视“泡茶效应”
- 爹地宝贝林斌:我为什么敢投建40亿产能新工厂
- 戳中网络营销的“痛点”
- 用公益影响中国
- 以文化引领企业战略转型
- 打造先进职工文化 促进企业和谐发展
- 西师版《雨后》教案
- 西师版《雨后》教学设计之一
- 西师版《三个和尚》教案
- 《春节,你不要走》参考资料
- 《看图编童话故事》教学设计
- 西师版《三个和尚》说课稿
- 《雨后》参考资料
- 西师版《江雪》教学设计
- 西师版《三个和尚》课后反思
- 西师版《奥运五环》教案
- 西师版《奥运五环》教学设计之一
- 西师版《三个和尚》教学设计
- 《编箩筐》参考资料
- 《江雪》表达了诗人怎么样的性格?
- 《雨后》探究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