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8
《挑山工》教学札记
教了高年级一段时间,发现孩子有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提问题的能力却很得不足。每次上新课前,总会布置孩子一个质疑的作业,但发现这个作业的完成水平是相当打折扣的。不少孩子只能问出,某某词语是什么意思?作者是谁?文章是什么时候写的?某某地方现在在哪里?等等问题,而涉及到文章中心,涉及到重点词句深刻含义理解的问题少之又少,不禁感叹,现在的孩子不会提问了吗?
仔细想想,在长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任务似乎就是回答老师提的问题,答对了就是聪明的孩子,答错了说明理解有偏差。学生观察老师表情和理解老师暗示的本事越来越好,但自己去发现问题的能力却越来越差。长此以往,别说是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想像能力,孩子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都会被伤害。
其实这是我们现在的教育在急切呼唤的,培养孩子的问题意识。所谓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识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促使学生具有强烈的“推陈出新”意识,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实践已证明,创新教育的突破口是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作为以创新精神培养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基础学科——小学语文,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学科,我们更应该转变观念,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这种意识的培养方法有很多,我在《挑山工》一课中主要采用让孩子参与提问设计,学会问的方法。
首先,让学生学会问什么。提问有很多种类型,有浅层次的疏通性问题、促进深入思考的深究性问题、品尝表达方式的鉴赏性问题和评价性问题、挖掘课文“空白”处的想象性问题等。如学习《挑山工》伊开始,学生只提出一些疏通性问题,如:①挑山工是什么人?②他们是怎样工作的?③他们为什么要做这些工作?我启发孩子抓住重点句,再揪住重点字词提问。如“它是指什么?”,“为什么我需要它?”,“为什么要‘一直’将他挂在书桌前?”引导孩子与之前的提问对比,这一讨论,使他们认识到,在促使自己深入思考的地方,应留意重点的词句,选择性地提出问题,养成咬文嚼字、认真推敲的好习惯。
其次,让学生学会怎样问。问题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从句式上看:有“是什么?”“为什么?”“有什么好处?”“有什么特别?”“有什么区别”;从问的内容上看,可以从字词意义,句式顺序,句子内涵等多方面问。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母亲,我永远爱你
- 难忘我的好伙伴
- 我的同桌是只“母老虎”
- 母亲
- 他是我的榜样
- 我的好朋友欧阳慕
- 老师,我亲爱的妈妈
- 我最喜欢体育老师
- 我的同桌很狡猾
- 自我介绍
- 我的妈妈
- 她,真让我敬佩
- 我的姑妈
- 爸爸我想对你说
- 慈眉善目的奶奶
- 影响乔布斯童年的人
- “世界工厂”转型“世界投资人”
- 不要拿熟人做榜样
- 刘铁男案警示录
- 仇恨的西红柿
- 如果不升级,世界将变得怎样
- 留一些后果让孩子承担
- 阶层流动的另一种可能
- 一个日本人眼中的“中国式送礼”
- 跟中央巡视组学反腐“新词儿”
- 做那只看着花的羊
- 亲戚为什么不那么亲了
- 身边的改革
- 当前国际形势演变的十大特点
- “一辈子做群众需要的人”
- 一面五星红旗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三年级第六册)
- 语文园地一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一年级第一册)
- zhchshrzhichishiri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一年级第一册)
- dtnl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一年级第一册)
- 母爱的较量 说课(人教版综和专题第一册)
- 人教版第九册第四单元单元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第九册)
- 孔子拜师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三年级第五册)
- 汉语拼音字母表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综和专题总复习)
- 《梅花魂》教学设计一 (人教版五年级第九册)
- 去年的树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第七册)
- 楚王好细腰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六年级第十一册)
- 口耳目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一年级第一册)
- 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拼音1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第一册)
- 我要的是葫芦 教学案例(人教版二年级第二册)
- gkh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一年级第一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