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1-23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札记
诗词类文章,体会诗(词)的意境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那么怎样领会诗歌的意境呢?一般要透过诗歌语言,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深层含义,把握诗歌的画面和气氛,感受此时此景中作者的感情。
《饮湖上初晴后雨》所抒之情,三年级的学生应该可以共鸣,即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热爱之情,但在此诗中,这种赞美之情又被提升到一个极不同寻常的高度——总相宜!这是一种很辩证的审美!怎样感悟到这种极高的境界?青改组庄奇琦老师尝试在诗境与文章外显的语境之间找到巧妙的融通点。
《饮湖上初晴后雨》一诗先写景,后抒情,情景交融。这景不正是感悟情的基础吗?所以,我们看到庄老师带着孩子们走入晴日雨天丰姿不同而形神俱佳的西湖,从“水光潋滟”、“山色空蒙”、“方好”、“亦奇”中挖掘西湖的在不同天气下的不同的美,将这两幅图铺展开来,将西湖的美读得富有层次和厚度。然后从诗人善用的比喻中寻找西湖和西子的共通之处,再回文西湖晴雨图,读出西湖的自然出众,最后进入诗人由触动心灵的感官之美内化为理性赞美的诗境。诗歌“语境”和“诗境”紧密融通,的确生成了诗歌课堂的和美之境。
苏轼的诗我觉得是雅俗共赏的,不过,今天的课堂还是以“雅”见长。正如盛新凤老师在和美语文研究中所提到的那样,首先,教师语言文雅。教师的导语分为提示语、过渡语、引导语、总结语等。庄老师的这句总结语——晴天的西湖能不能少这一抹阳光?能不能少西湖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就是这晴日里的西湖让诗人从心底说出了——水光潋滟晴方好!既言简意赅,又起到了巧妙提升的作用。其次,课堂情意古雅。庄老师就是一个“性情中人”,善于抒情,并且将自己情感的原点建立在文本之中,有一种淡淡的、真实的、自然的美。还有,课堂一唱三叹的回环往复,一锤三击的反复捶打,细节重点处的多次照应等等,也使课堂的结构呈现一种雅致之美。
所谓“俗”中生“味”,这堂课,庄老师也与学生一起咬文嚼字,沉潜品味,一起情境对话,悟用结合,语文味是很足,那儿童味能不能更浓一点呢?童真,童趣啊!真的,有好多家长给自己的孩子取名时就出自于这首诗。课结尾时,能不能不横向拓展《望湖楼醉书》,而是纵伸,让孩子们用诗中的词来给自己取名呢?“方好”也好,“亦奇”也罢,若能能取个“相宜”岂不就是最高境界了?这样,诗与心融通了,与生活也融通了!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柚子
- 小学写人我敬佩的人
- 春雨
- 难忘的99个小时
- 我真了不起
- 苦瓜
- 身边的变化
- 今天是个星期天
- 无言的结局
- 感谢祖国
- 缤纷夏日
- 小学诗歌--洒脱
- 这种心跳不好玩
- 拔河比赛
- 仙人掌
- 外国专家对苏州拆城态度档案纪实
- 黑龙江省萝北县黑山岛遗址调查简报
- 中越边境村寨“三通”建设情况及其作用分析
- 维吾尔族的伊斯兰信仰与民族认同
- 浅析新形势下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探析
- 梧州朗吟亭传说探析
- 仙公山石刻赏析
- 溯音乐史享小学音乐课
- 《十八届三中全会背景下的县域经济发展》
- 乾隆年间扬州市河、护城河及东关运河的治理
- 三垂岗史事小考
- 探讨中原文化对渤海国的深刻影响
- 民国时期工人犯罪考
- 现代社会的发展前景
-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
- 《他发明了什么》教学设计
- 《他发明了什么》教学设计
-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
-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实录
-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札记
-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
- 《他发明了什么》教学设计
-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札记
- 《饮湖上初晴后雨》课文
-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
-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
- 《他发明了什么》教材理解
-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札记
-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