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1-03
《迟到》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根据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及已有经验,该设计通过运用“自主阅读,点拨方法,精读感悟,升华情感”的学习模式,实现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发展学生的个性。即在学生进行自主阅读的前提下,通过富有个性的阅读,产生独特的阅读感受,并能在教师的点拨、引导下,运用查阅有效信息、比较阅读、前后联系等阅读方法,加深理解和体验,体会文章的情感,最终实现“个性化阅读”,发展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1、学生课前能自学生字新词。通过阅读,学生能理解父亲对我的严和疼,以及我的变化(课标:把握课文内容,产生不同感受),从而体会父亲对我的爱,及我对父亲的感激之情(课标:体会情感)。
2、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比较阅读、查阅运用有效信息等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发展思维。能初步领悟本文前后照应的方法,先总结后分述的方法(第二课时)。
3、通过学习,能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认识改正错误、从小养成好习惯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1、预习课文。
2、查阅作者的资料,尤其要重点查阅关于作者成绩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谈话,激发兴趣
今天,同学们来的很早,没有一个迟到的,谁曾经有过迟到的经历?(分清主观与客观原因)谁曾经有过经常迟到的经历?今天,我们也来读一篇与“迟到”有关的文章,大家齐读课题——
点评:本环节能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与学生生活相联系,调动学生的已有生活体验,为引导学生理解下文做了铺垫,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此环节重视了向课前开放,做到了课内外结合,充分体现了新理念倡导的大语文观,体现了开放性。
二、自主阅读,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请同位互相检查读课文情况,要注意重点检查是否把字音读正确、读流利了。同位互相进行评价。教师可重点对易读错的个别字进行检查。
2、整体感知:读了课文,你读懂了什么?可引导学生从①主要内容,②所写事情,③文中人物——“我”和“父亲”,等不同方面交流自己所读懂的内容。如,我读懂了这是一位对我要求很严、又很疼爱我的父亲。
3、教师小结:总结所计懂的内容是否正确;学生表达是否清楚;是否抓住了重点等。
4、质疑问难: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情况,提出不懂的问题。(预计可能提出的疑难问题:①父亲为什么要打我?②打了我为什么还要给我送东西?……)
评析:课标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要真正实现个性化阅读,首先要还学生以真正的“读者”地位,要首先让学生与文本直接进行对话,给学生以自主阅读和直接阅读文本的时间与空间。本环节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学生通过与文本直接对话,例能从整体上了解课文内容,提出疑难问题。既发展了思维,又为实现个性化阅读做了准备,同时也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三、个性阅读,品赏感悟
1、细读解疑。先解决第一个问题:父亲为什么要狠狠地打我?
(1)带着问题自主阅读。请同学们仔细默读课文,思考以上问题。在阅读时可以运用以前学过的前后联系、展开想象、品词析句、比较等阅读方法进行阅读。
(2)小组合作交流自己的感悟。教师循视、引导、点拨。
(3)全班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同是引导学生练习有感情的朗读。交流时,教师要给以引导点拨,力求让学生能理解全面、深刻了。
引导:你从哪儿能读出父亲打得打得很狠?①可引导从父亲打我时的动作来体会,“结果从桌上抄起一把鸡毛掸子,倒转来拿,藤鞭子在空中一抡,就发出咻咻的声音。”从“抄起”、“倒转”、“一抡”等词语可体会出父亲打得非常用力,打得很狠。②引导从打的过程来体会:“从床头打到床尾”、“哭号”等可以看出打得厉害。③引导从打的程度来体会:“那一条条鼓起的鞭痕,红肿的,而且发着热”。从“一条条”、“鞭痕”、“红肿”、“发着热”,可看出本次打得的确很狠,出乎人的预料。
为什么会打得这么狠呢?直接原因(即从表面上看):因为本次下雨天我不仅起晚了,还不想上学了,在妈和爸反复催促仍然无动于衷的情况下,实在气极了,打了我。间接原因:运用联系上文的方法领悟出,上一年级时,我就“天天”迟到,再不打就很难改了。从打的效果来看,眼前效果,“最后还是冒着大雨上学去了。”长远效果看,后来我“每天早晨”再也不迟到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隐形原因:怕将来养不成好的习惯,体现了父亲的对我的关心——深深的父爱。
(4)教师小结。
2、细读解疑。解决第二个问题:打了我为什么还要给我送东西?
(1)引导读一读爸爸送东西的三个自然段。
(2)思考回答:想象回答。
(3)配乐朗读,体会伟大的父爱。
(4)利用有效信息,体会情感。引导学生补充林海音的信息,体会爸爸对我的严厉和疼爱,让我发生了那么大的变化。
3、让我发生那么大的变化的原因还有什么?引导学生体会“教师的引导”、“自我认识与反省”。
评析:本环节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整个学习过程,学生始终在围绕着“自读生疑、再读释疑、品读感悟、升华情感”这一流程,进行自主、合作、体验、感悟,很好地理解了文章,培养了语文能力,练习了方法。在自主学习的前提下,教师能引导学生运用有效信息深入品读文本,进行了有效地个性化阅读。教师起到了组织者、合作者和引导者的作用,能不断在关键处、重点处给以点拨和引导,渗透了阅读方法的指导,如比较阅读的方法等,较好地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进程,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训练了语感。
四、总结方法,布置作业
1、总结提炼学习方法。
2、布置作业。
(1)阅读林海音的作品。
(2)写一件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一件事。
点评:注意了方法的提炼,为今后深化个性化阅读做了充分的准备。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发现了(I found)
- 我的理想(My ideal)
- 我十岁时的生活(My life when I was ten old)
- 我最喜爱的花(My Favourite Flower )
- 糟糕的一天(A Bad Day)
- 我的爷爷和我(My Grandpa and me )
- 小露西(Little Lucy)
- 我的五一长假(My May Holiday)
- 快乐的日子(Happy day)
- 让别人高兴(Happy to let others)
- 玩笑(A Joke)
- Spring is coming(春天来了)
- 探望病人(Patient visit)
- 一个不错的女孩(A Nice Girl)
- 日本之旅(My Trip to Japan)
- 浅谈桥梁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控制关键点
- 企业如何把握银发市场的新机遇
- 对长期借款资本成本的教学反思
- 新形势下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目标初探
- 继续教育教学中的信息化技术应用分析
- 基于教科研项目为导向的协同创新教学机制研究
- 浅析体育学困生的心理成因及解决方案
- 学生党员发展标准及作用发挥探析
- 外墙保温技术及施工质量控制
- 网络环境下的知识产权保护的探索与研究
- 高职院校办公室行政管理的高效思路构建
- 对《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教学方式的几点思考
- 高职院校国际合作办学项目中优质教育资源的识别与引进
- 创业投资退出渠道与退出决策研究
- 施工项目成本管理方法
- 《元宵节》教案之二
- 《元宵节》课文原文
- 《水乡歌》教案之一
- 《所见》教学设计
- 《所见》教学设计
- 《元宵节》教案之三
- 《所见》教学实录
- 《川江夜航》教学设计
- 《所见》诗文
- 《所见》作者简介
- 《小山村》教案之二
- 《所见》教学设计
- 《所见》教材理解
- 《小山村》教学心得
- 《小山村》教案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