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案设计>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实录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实录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4-29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实录

一、导入:

师:同学们,在上新课之前,我们先来做一个智力游戏。请看大屏幕。(师出示课件)

一条木船破了,舱里进满了水,单凭破船本身的浮力已承受不了船上一对夫妻和一个即将成年的儿子的重量,他们又都不会游泳,怎么办?远处有一条船正在驶来,但坐等获救是不可能的。

如果你就是船上的那个孩子,请设想出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帮助全家人脱离险境。

师:刚才同学们说了很多行之有效的办法。可是如果船大人多,又在夜深雾浓之际,你将如何处理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篇小小说《诺曼底号遇难记》,看看主人公哈尔威船长是如何救助众人脱离险境的?请速读课文,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哈尔威船长救人的过程。

(一生简述,要交代清楚六要素;一生讲评,很条理,但不生动。)

师:故事我们听完了,不知道同学听了这个故事以后有什么感受呢?(生沉默。)

师:大家可以随便谈,有一点谈一点,有两点谈两点。一时还没有什么感受的同学,也可以提问题,大家一起探讨。(学生讨论、准备)

学生:老师我有一个问题还不明白,课文前面说船上有25名船员,1名女服务员;31名乘客。后面又说船上有61人,不知那四人指的是谁?

老师:这位同学开始提问题了,哪位同学帮他解释一下?

学生:可能再加上船长,机械师,大副-----

另一学生:克莱芒。

老师:我想也是这样的。有没有不同意见,谁还有其它的问题需要提出?

生:课文结尾说:“面对死亡,他又成功的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这里“权利”指的又是什么呢?

师:这个问题很有深度,大家想过吗?

生:(沉默)

师:这种的权利是不是作威作福、高高在上呢?(生:不是)

师:是不是个人享乐呢?(生:不是)

师:这种权利是把死亡留给自己,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是真正的英雄的权利!

学生:我刚看到课文的题目时,认为它是一篇记事的文章,读完后发现它是写人的,这算不算文不对题?

老师:这个同学提的问题很有价值,谁能给他解释一下?这需要老师提示一下,这篇文章的体裁是小说,小说就是一种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的文学体裁,当然这并不能成为否定刚才那位同学看法的理由。

生:事由人为,写事当然离不开写人了。

师:说得太好了!这里老师想问一下,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本文运用了哪些刻画人物的方法?

学生:本文运用了很多的描写?

师:具体有哪几种?

生:有语言描写、场境描写还有动作描写。

师:能不能找几例呢?(生找例子,举手回答)

师:还有没有其他的描写方式?(生沉默)在本文当中还有一种成功的运用另外一种描写方式,叫____细节描写。

生问:老师,什么是细节描写呢?

师:这样吧,老师来画棵树。(师一笔画出树的主干)这美术中叫做勾勒,(师仔细的画叶片、芽苞),这叫工笔细描,这个工笔细描,就颇似我们写作中的细节描写。在同学们学习过的课文中有没有运用过这种描写手法的?

(生找了几处小学时学过的课文中的细节描写。)

师:大家有没有听过一首叫《杜十娘》的歌呢?(有的学生听过)有没有同学知道杜十娘的故事?

生:她本是个风尘女子,后来有了自己的意中人,好像叫____李贾的,随着他就走了,不过在回家的路上,李贾把好卖给了一个富家公子。

师:就在李贾把杜十娘卖掉以后,回到自己的房间里,杜十娘打量他的面部表情,“欣欣然若有喜色”,了了数笔,便把李贾的丑陋嘴脸给勾画出来了。

同学们有没有读过《儒林外史》的?(学生有的说读过)

在《儒林外史》中塑造了一个吝啬鬼叫严监生的,他临死时伸出两个指头(师表演)就是咽不下气。亲友们猜:可能是有两箱财宝没有找出来?还是有两个姨太太没来呢?(生笑)大家猜猜,还是她的妻子最了解他,就挑出了煤油灯两根灯草中的一根,于是他就死去了。请大家再找一找我们课文中有没有类似的细节描写?

(学生找细节描写,举手回答)

师:再请一位同学在刚才那位同学复述的基础上,加上这些细节,再复述一下这个故事。(一生复述,学生评点,认为绘声绘色,生动感人)

师:生动的描写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塑造的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第二位同学的复述就成功的运用了这种手法,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写作中也要注意此种手法的运用。

生1:老师,我想谈谈哈尔威船长这个人。师:好啊。

生1:我认为哈尔威船长是一个沉着的人。在突发的灾难面前,他表现得十分英勇、沉着,他利用船长的权利,维持着秩序,使救授工作进行得井然有序,几乎没有发生什么争执或是殴斗。(师点评后,生将其写到黑板上)

生2:我认为用“镇定自若”比用“沉着”更恰当一些。“面对着惊慌失措的众人,他镇定自若,仿佛不是给人而是在给灾难下达命令,就连失事的船舶也听从他的调遣。”

师:你能解释一下“惊慌失措”和“镇定自若”这两个词吗?

生:惊慌失措:由于紧张害怕而举止失常,不知如何是好。惊慌:举止失常。

镇定自若:遇到紧急的情况不慌不乱,好像什么也没发生似的。

(生把镇定自若写到黑板上)

师:如果换了你,你也会像哈尔威船长一样,做到镇定自若吗?

生:会。

师:勇气可嘉。可时,真的处在那样一种情形之下,怕是就没有大家所说的那样轻松了。在这里,有影片《泰坦尼克号》中的几个场景。请大家切身体验一下。(师展示课件,读课文“震荡可怕极了”“船员赶紧解开救生艇的绳索”)

师:看完刚才的影片大家感受如何?

生:很害怕。好恐惧等。

师:面对此情此景,你会首先想到什么呢?要实话实说。

生:活命、逃命、哭、什么也没想等。

师:肯定学生的回答。引用:在1999年烟台海难中的幸存者杜运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是这样说的:当时心里只想两件事:(让学生猜一猜)一个是我再也见不到家人了,另一个是呛死的滋味实在是太难受了。而此时的哈尔威船长在想些什么呢?他做了些什么呢?

生:想到是大家,组织抢救工作等等。

师:下面请同学们分角色朗读第十六段以后的“简短有力的对话”。(指导学生朗读,要读出语气、语调来。通过过读体会哈尔威船长的镇定自若。找出几个角色,老师叙述,不时穿插,如学生声小了,师:船长威严的声音压倒了一切呼号和嘈杂,你能压得住吗?大声点,不要太吝啬,再大点,要有力,要读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谁来读一些这句:船长喊了一声:洛克机械师在哪儿?要突出喊,要读出危急时刻的急来,还要读出镇定自若的定来。学生接得慢了,师:同学们,再这样慢慢吞吞的,船就要沉了。“够了”分别用升、降调指导学生反复读,读出船长的镇定自若。)

师: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面对这猝然而至的灾难,甚至可以说是死亡,一边是惊慌失措,一边是镇定自若,为什么独有哈尔威船长能够做到镇定自若呢?

生:因为他是船长。

师:是船长就一定能镇定自若吗?

生:(思考后)他不仅是个船长,而且是个忠于职守的好船长。生读:他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面对死亡,他又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请生把忠于职守写到黑板上)

师:哪一位同学能解释一下“忠于职守”呢?

生:忠于职守:忠诚的对待自己的工作岗位。

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岗位,也都有自己的岗位职责,譬如说:教师的岗位职责就是教书育人。那么,哈尔威船长的职责是什么呢?

生:我觉得,作为一名船长,他最大的职责就是开好船,保证乘客的生命安全。

师:你觉得他尽到自己的职责了吗?

生1:我认为,他没有尽到自己的职责,因为作为一名船长,他撞船了,这是责任事故。

生2:我不同意你的观点。因为,撞船的责任不在哈尔威船长。

师:何以见得?

生2:文章以开始就说:哈尔威船长小心翼翼的驾驶着他的“诺曼底”号。轮船缓缓行驶着。可以说哈尔威船长驾驶得很认真。没有吊以轻心。(师:更不是酒后驾驶)

师:还有没有补充的。

生3:我同意刚才这位同学的观点。因为撞船的责任在“玛丽”号,因为“玛丽”号“行驶速度非常快”,“在一片浪花中飞驶过来”,“负载又特别大”。

生4:是“玛丽号”向“诺曼底”号的侧舷撞过去的。

师:同学们为哈尔威船长作了很多的辩护,如果他在天有灵的话,一定会感激大家的。

生1:我还是认为,作为一个船长,他毕竟与人撞船了,差点让这么的人葬身鱼腹,这是无论如何也说不过去的。

生2:应当说,作为船长,他是尽到了自己的职责的。因为,在关键的时刻,他没有逃避,他积极的组织救援工作,并且使之有条不紊的进行着。使60人在短短的20分钟之内全部救出,并且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师:这叫_____(生:以身殉职)那他是一个_____的人。

生:舍己救人。(板书到黑板上)

师:老师觉得课文中有一句话说得太好了:事情总是这样,哪里有可卑的利己主义,哪里也会有悲壮的舍己救人。请同学看屏幕(师放课件镜头1:送钱,镜头2:有人见死不救,镜头:3救小孩)。

同学们通过电视新闻或是报纸、杂志,还没有看到过类似的情形呢?

(学生说了在克拉玛依事件中见死不救的事情)

师:还记得,刚毕业的那年,与同学们一起看《泰坦尼克号》,当影片结束时,我已经热泪盈眶了,我至今也忘不了,女主人公深埋在皱纹里的那双含泪的眼睛,和她那段饱含哀怨的诉说:铁达尼号沉没时,有1500人落海,附近有20艘救生艇,只有1艘回头,6人获救,1500人才活了6个,后来,救生艇上的700个人只有等待,等死,等着活命,等着宽恕,可是永远也等不到。那段话仿佛能触摸到灵魂的深处,发人深省,他常我想起,良知、道义,还有生命的本质……

在其实,面对死亡,求生是每个人的本能。可是,上帝在赋于我们生命的同时,也赋于了我们责任和义务,因为,活着固然重要,可是履行做人之道同样重要,能做到舍己救人就更加难能可贵了。

学生1:老师,如果哈尔威船长既能救人,又不舍己,岂不更好?他就没有办法救他自己吗?

老师:谁能就这个问题谈谈看法?

学生2:我认为不是没有办法救自己,而是船长已抱定了以身殉职的决心。

学生3:我同意的看法,船长在随船沉没时,一人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犹如铁铸,纹丝不动,说明他没有自救的打算。

学生4:船长没有自救的打算,在前面已经显露出来了——船上有61人他却说必须把60人救出去,作者说他把自己给忘了,其实他并不是忘。

老师:好,老师完全同意这几个同学的意见。还有没有要补充的?

学生5:老师,我认为船长死得有点不值得。

师:噢,这位同学提出了一个价值观的问题。你有什么意见?

学生6:我认为值得。

学生6:我认为不值得。因为他不死船要沉,死船还是沉,这么好的船长活下来还可以以做很多好事情。

学生7:我认为值得。船长死了,但他留给了我们一种忠于职守,以身殉职的伟大精神,这种精神对人们影响也许更大。

(生将伟大板书到黑板上)

师:他的可爱、伟大之处在哪里呢?

生:当人们在呼号和嘈杂声中,听到了船长简短有力的对话后,大家立时不出声了。“没有一个违抗他的意志,人们感到一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的上空。”

师:这个“伟大的灵魂”指的是什么呢?

(明确:哈尔威船长的精神感召力)

生:哈尔威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长岗位上,指挥着,主宰着,领导着大家。一个巍然屹立就写出了哈尔威船长的高大形象。

生:还有文章的倒数第三段,人们透过阴惨惨的薄雾,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进大海。雕像也塑造出了哈尔威船长的伟大的形象。

师:时穷节见,危难出英雄。危急时刻,是放弃责任,违背天良,只求独自活命呢?还是舍己救人、舍生取义呢?哈尔威船长已经用自己的行动给我们做出了响亮的回答。让我们一起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一起朗读课文后三自然段,深情缅情我们敬爱的船长吧!(朗读课文,师指导快速背速,运用重点词语背诵法,找出了“六个一”,学生在两分种之内全部背诵)

三、课堂小结:

下面,我们也学学《实话实说》栏目的结尾,说一句你最想说的话。

生1、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生2、与其浑浑噩噩的活着,还不如轰轰烈烈的死去。

生3、有的人虽死犹生,有的人虽生犹死。

生4、哈尔威船长,你力挽狂澜,挽大厦于将倾。在危急时刻,你体现了对他人生命的尊重,你维护了首先保护弱小的社会应有的运作秩序,你是一个尽责的英雄。想起你与船共亡的一幕,心中就有一种说不出的痛。我只想说,船长,走好——

师:我们敬爱的哈尔威船长用自己舍己救人、忠于职守的伟大人格魅力为我们树起了一座雄伟的丰碑。(师板书)。老师真心的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像哈尔威船长那样用自己的正直与善良,用自己的无私与真诚,在人生的历程中,也筑起一座高高耸立的丰碑,真正成为太阳底下大写的人!(边讲,边板书)

下课!

附板书设计:

伟大

舍己救人

忠于职守

镇定自若

一个沉着的人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水仙花
小狗“嘟嘟”
“小龙”和“小凤”
水仙花
米兰花开
我家的小黄狗
校园里的香樟树
蓝色小房子
难忘的荷花
迎春花
我的小香包
龙井茶
我爱竹
盔甲“将军”真有趣
基于平行四边形整体节点制作的工艺设计
试述大学校园亚文化对高校主流文化的影响
基于互联网思维的智慧旅游发展策略分析
解决中国式医患纠纷出路在何方
浅析铁路预制梁场的现场布置以及规划问题
铬钼铜磷大型气缸套石墨细化工艺研究
钢结构厂房施工质量控制要点探析
高职教材现状与教材编写
我国资源型城市发展旅游业的路径分析
浅论新形势下做好企业青年思想政治工作
浅析中国酒店业发展状况对于英语人才的要求
潍北凹陷主控测线构造样式特征研究
装饰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资源库的开发
大力发展生态产业的战略意义与路径选择
谈晋江玩具出口困难与对策
《歌唱二小放牛郎》课堂设计之一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案之三
《夏日绝句》教案之四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案之四
《歌唱二小放牛郎》课堂设计之四
《夏日绝句》教案之二
《夏日绝句》教案之三
《夸夸我家里的人》教案之一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案之一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案之二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案之五
《歌唱二小放牛郎》课堂设计之一
《科学家的问题》教案之一
《夏日绝句》教案之一
《歌唱二小放牛郎》课堂设计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