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5
《楼兰之死》课文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这是唐代诗人王昌龄描写汉朝与匈奴争夺楼兰之战的着名诗篇。楼兰是古丝绸之路贸易的中转站。司马迁在《史记》里说:“楼兰,古邑有城郭,临盐泽。”据记载,那时的楼兰古城与碧波荡漾的罗布泊相临,城中不河、有塔、有树,店铺相接,客商云集,一片繁荣景象。可是现在楼兰已经消失了,只剩下茫茫沙海中的一片废墟,它旁边的罗布泊也已完全干涸。往日的繁华与绿色一同消亡,如果肆虐的风沙暂时停息,那里就笼罩着一片死的寂静。
楼兰死了。楼兰为什么死了?那默默的黄沙是无声的回答。
在楼兰和罗布泊旁边就是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塔克拉玛干,维吾尔语是“进得去出不来”的意思,是“死亡之海”。其实塔克拉玛干在古代也并非今天这个样子。1989年新疆考古研究人员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腹地发现了陶锅,炼渣、木器、箭头,说明在唐代之前这里还是绿洲,还有很多人生活。但一千多年以后,这里连飞鸟都绝迹了,剩下的只有漫漫的黄沙——楼兰和绿洲被沙漠吞噬了。
当土地表层生长着绿色食物时,它是不可能变成沙漠的。当地表的植被遭到了破坏,情况就不一样了。一方面是土壤在直接的风吹日晒下,越来越干燥松散,成为细沙;一方面没有了树木和植物的阻挡,风不更肆无忌惮。它吹动着细沙移动,使沙漠不断扩大,淹没附近的土地和村庄,这就是土地沙漠化的过程。
土地沙漠化,这是人类面临的重要的生存环境问题。全世界有三分之一的土地受到沙漠化的威胁。在中国的西部和北部这个问题是非常严重的,就连首都北京都感受到了这种威胁。每当春天出现扬沙天气,人们都有“风沙逼近北京城”之感。
沙漠在进攻、在扩大,这既有自然的原因,也有人为的原因,是人对植被的破坏加速了沙化的进程。塔克拉玛干沙漠地区各条河流的中下游,原来有我国面积最大的天然红柳和胡杨灌木林。可是,由于生活在塔里木盆地的人们把红柳和胡杨当燃料,现在天然灌木林只剩下了一半。近年来,尽管有关部门采取了一些措施,防止天然植被破坏,但是到沙漠边缘打柴的毛驴车和汽车有增无减。据新疆墨玉瓦可乡一个林业管理站统计,每年那里要通过10万辆打柴的毛驴车。1983年,策勒县“巴扎”上一天柴车不超过500辆,现在竟高达1000辆。照此下去,总有一天这里仅有的脆弱的生态植被被破坏殆尽,塔克拉玛大沙漠还会扩大。
楼兰已死,只留下一片废墟和王昌龄那首着名的诗篇,让后人发出无限的感叹,难道我们能听任这种悲剧重演吗?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多变的同桌
- 我长大了
- 怀念爷爷
- 风雨中的母亲
- 邻居
- 我的“象棋迷”爸爸
- 这就是我
- 感动
- 热爱生活的张海迪阿姨
- 我的爸爸
- 我最喜欢的一个人
- 阿吴其人
- 看未来科学家的“照片”
- 我的好友
- 印象最深的人
- 高职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十大举措
- 关于高职院校思政课加强公民教育的几点思考
- 浅议如何加强医院后勤思想政治工作建设
- 关于当前农村客运发展的现状与思考
- 试论英语教学中对中国因素
- 地质类青年教师兼职高职班主任工作的几点思考
- 司法会计鉴定证据与诉讼证据的关系及运用
- 湖北省新社会阶层代表人士政治参与现状研究
- “吧”的日译
- 论后卫在篮球运动中的核心作用
- 中职教师上好《机械制图》课程的技巧
- 关于雾霾天气的若干分析
- 大学生宿舍管理调查报告
- 行动研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 金门战役和海南岛战役中政治工作比较研究
- 《村居》教学设计
- 《村居》教学设计
- 《村居》教学设计
- 《等我也长了胡子》教学札记
- 《村居》教学设计
- 《等我也长了胡子》教学设计
- 《村居》课文
- 《等我也长了胡子》教学札记
- 《谁跟小羚羊去避暑》教学设计
- 《等我也长了胡子》教学设计
- 《村居》诗人简介
- 《等我也长了胡子》教学札记
- 《村居》教学札记
- 《村居》教学设计
- 《等我也长了胡子》说课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