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案设计> 《鸡毛信》教材题解

《鸡毛信》教材题解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7-23

《鸡毛信》教材题解

这篇课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儿童团长海娃克服重重困难,把一封鸡毛信送给游击队并配合游击队消灭敌人的故事,表现了我国少年儿童在对敌斗争中的机智勇敢。

此文篇幅较长,近2500字,共26个自然段。1―3自然段写儿童团长海娃接受任务;4―9自然段写海娃遇到鬼子后巧妙藏信;10―12自然段写海娃骗过鬼子深夜逃走;13、14自然段写海娃丢信、找信,再次被抓;15―18自然段写海娃诱敌入圈,不幸负伤;19―26自然段写海娃完成任务,受到赞扬。文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具体生动地记叙了海娃送鸡毛信的前后经过,作者浓墨重彩地描述了“藏信”“夜逃”“诱敌”等内容,有力地突出了这位14岁的小英雄的高大形象和优秀品质。

文章的重点是第二段“藏信”,第三段“夜逃”,第五段“带路”三部分内容。课文通过重点段的详细记叙,表现了海娃沉着机智、勇敢坚强的品质。教学的难点是课文较长,不容易瞻前顾后把握重点。学生阅读时,感兴趣的是故事情节,而不注意通过海娃的言行去认识他的品质,更不懂得联系战争时期敌我斗争的危险情况去感受这位小八路、小英雄的崇高精神。

1.文章的篇幅长,自然段多,学生不便把握重点。教师可引导学生在充分阅读后,划分成几个相对独立的小故事,并为故事拟定小标题:接受任务;巧妙藏信;深夜逃走;丢信找信;诱敌负伤;完成任务。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分别朗读这六个故事,让学生比较哪几个故事写得最具体、最生动、最感人,再让学生细读,“藏信”“夜逃”“诱敌”三个故事,进一步了解海娃送信的详细经过。

2.文章语言流畅,通俗易懂。教师可让学生反复朗读重点部分,通过朗读,进入情境,体会海娃送信的艰难、曲折;体会海娃聪明、机智、勇敢的精神,激发起学生向小英雄学习的愿望,懂得在坏人面前要想办法机智地和他们作斗争。

1.以读为本,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本文篇幅长,首先要给足时间,让每个学生充分、自主地读书,发现并提出问题。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采用浏览与略读的读书方法。

2.活动、表演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形式,在本文的教学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自主性,鼓励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读一读,演一演。

3.海娃送信遇到了种种困难,但他凭着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克服了困难,终于完成了任务,受到了张连长的称赞。教学中可设计下列问题引导学生探究:

(1)海娃送信一路上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怎样克服的?教师可设表格式作业让学生读、找、填、议加深理解。

(2)为什么张连长称赞海娃是小八路、小英雄?

(3)为什么海娃能够这样机智勇敢?

以上这三个问题只是提供了一个探究的范例,在教学可根据学情,自行拟定或由学生拟定探究话题。在探究的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不要强调答案的唯一性和绝对性。

4.建议教师组织学生举行故事会,比一比看谁能把这个故事讲好。也可以组织、引导学生广泛搜集整理表现小英雄的故事;有条件的可以播放同名电影《鸡毛信》,帮助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站在南京城门口
齐捷阳连体诗歌集
《伤》
《伤》
《伤》
踏莎行
红楼十二钗
渔家傲观日食
破阵子
写给回忆的诗
无视
栖居的诗心
天山行
冰心作文奖诗歌
请给我一缕阳光
面貌伦理与情景化道德教育
现代社会“摩西”的困惑
推进农民集中居住与城乡一体化健康发展
从儒家到儒教
安徽灵璧马家皮影戏考述
都市文学镜像中的都市异化与主体重建
基于“比德”视阈下的古代松柏君子人格象征考论
网购体验质量对消费者行为意愿的影响机制
经济学视角下民间艺术一般产业化发展研究
论法院对权利公平原则的实施
中国海陆一体化理论与实践研究动态
我国非全日制用工制度完善研究
论文化空间视界下的黄梅戏传承与保护
论陈望衡环境美学体系的内在逻辑
从冯友兰论孔子看中国哲学史研究方法论问题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动物过冬》综合资料
《不用嗓子的歌手》教学设计之一
《不用嗓子的歌手》教学反思
《动物过冬》综合资料之二
《故乡》教学设计
《不用嗓子的歌手》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孤独之旅》教学设计
《一封奇怪的信》教学设计
《不用嗓子的歌手》教学设计之二
《不用嗓子的歌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学设计
《不用嗓子的歌手》设计思路指导
《不用嗓子的歌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致女儿的信》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