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浦歌(其十四)》教材理解
翻新时间:2023-08-06
《秋浦歌(其十四)》教材理解
秋浦歌十七首(其十四)
李白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秋浦,在今安徽省贵池县西,是唐代银和铜的产地之一。大约天宝十二年(753),李白漫游到此,写了组诗《秋浦歌》。本篇是其中第十四首。这是一首正面描写和歌颂冶炼工人的诗歌,在我国浩如烟海的古典诗歌中较为罕见,因而极为可贵。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诗一天头,便呈现出一幅色调明亮、气氛热烈的冶炼场景:炉火熊熊燃烧,红星四溅,紫烟蒸腾,广袤的天地被红彤彤的炉火照得通明。诗人用了“照”、“乱”两个看似平常的字眼,但一经炼入诗句,便使冶炼的场面卓然生辉。透过这生动景象,不难感受到诗人那种新奇、兴奋、惊叹之情。
接着两句“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转入对冶炼工人形象的描绘。诗人以粗犷的线条,略加勾勒,冶炼工人雄伟健壮的形象便跃然纸上。“赧郎”二字用词新颖,颇耐寻味。“赧”,原指因害羞而脸红;这里是指炉火映红人脸。从“赧郎”二字,可以联想到他们健美强壮的体魄和勤劳、朴实、热情、豪爽、乐观的性格。结句“歌曲动寒川”,关合了上句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冶炼工人一边劳动,一边歌唱,那嘹亮的歌声使寒冷的河水都荡漾起来了。他们唱的什么歌?诗人未加明点,读者可以作出各式各样的补充和联想;歌声果真把寒川激荡了么?当然不会,这是诗人的独特感受,是夸张之笔,却极为传神。如果说,“赧郎”句只是描绘了明月、炉火交映下冶炼工人的面部肖象,那么,这一句则揭示出他们的内心世界,他们丰富的情感和优美的情操,字里行间饱含着诗人的赞美歌颂之情。
这是一幅瑰玮壮观的秋夜冶炼图。在诗人神奇的画笔下,光、热、声、色交织辉映,明与暗、冷与热、动与静烘托映衬,鲜明、生动地表现了火热的劳动场景,酣畅淋漓地塑造了古代冶炼工人的形象,确是古代诗歌宝库中放射异彩的艺术珍品。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 最动听的声音
- 醉人魂
- 乡村的早晨
- 解放你、我、他,畅游语文新天地
- 祈福舞
- 秋海棠的爱
- 雨天随笔
- 我们的名字叫五星红旗
- 闪亮
- 叶子的梦想
- 院子里的春天
- 多想靠近你
- 蟹爪莲
- 品味史镜中的亮点
- 寒假记趣
- 短讯七则 2014年1期
- 美丽的家园
- 锦绣三坪 2014年1期
- 和谐之春 2014年1期
- 彼岸花开 2015年2期
- 诗词六首 2014年1期
- 《小团圆》是否有出版的必要
- 满堂儿女 2015年2期
- 永善人悬棺葬考略
- 领导要投诉
- 市长给我娘送礼了
- 嘴巴里的栅栏
- 第三只眼看文坛
- 赏榕叶怀感
- 亲情永远 2014年1期
- 八年级文下册《海燕》教学设计08
- 《海燕》 教学设计7(第一课时)
- 《海燕》 教学设计8(第一课时)
- 八年级文下册《海燕》教学设计07
- 八年级文下册《短文两篇》教学设计05
- 八年级文下册《海燕》教学设计04
- 八年级文下册《短文两篇》教学设计04
- 《海燕》 教学设计7(第二课时)
- 八年级文下册《海燕》教学设计06
- 八年级文下册《海燕》教学设计03
- 八年级文下册《短文两篇》教学设计06
- 《海燕》 教学设计8(第二课时)
- 八年级文下册《短文两篇》教学设计03
- 八年级文下册《海燕》教学设计05
- 八年级文下册《海燕》 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