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2-23
《活见鬼》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能学会本课5个生字。
2、能正确断句,流利地朗读。力争达到“熟读成诵”。
3、能根据现代文、工具书理解文章内容,在反复诵读课文中,能产生自己的独特感受。
4、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产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能领悟文言文语言的凝练,吸收我国古文的精华,感受古代语言的优美。
5、使学生懂得干什么事都不要疑神疑鬼的;世上是没有鬼的,要相信科学反对迷信,
教学重点:学习文言文要能正确断句,流利地朗读。力争达到“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
1、学生能读懂每句话的意思。能读懂全文。
2、理解两人为什么会“相视愕然,不觉大笑”?
教学准备:
1、教师根据情况准备相应的教学课件。
2、学生预习课文。带工具书。查找有关写“鬼”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揭示课题。
1、你听说过鬼的故事吗,从哪儿听说的?对于这个故事你是怎样看的?
2、今天我们也来读一篇有关“鬼”的故事。(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你是怎样理解课题的?
(点评:开课伊始,激发学生原有的经验,通过回忆、讲述故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揭示课题,消除学习文言文的畏难情绪,对学好课文充满信心。)
二、凭借方法,读通课文。
1、请同学们对照现代文或查阅工具书,朗读课文。
2、学生读书,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3、小组合作。
(1)把课文读通。(2)谈谈你读课文后的感受。
4、检查学习效果。
(1)学生读文言文。要求:读的正确;正确断句,读顺;表达真情实感。相机指导生字读音。
(2)学生根据现代文复述故事。教师根据学生复述的情况即席点拨。
(点评:让学生读通、读顺、读出滋味为学习文言文的起点,这个环节教师提示学生采用适当的方法,把课文读通顺、读懂。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感受古文的“韵律美”,以期达到熟读的效果,为深入理解课文铺平道路。)
三、反复诵读,其义自见。
1、指导学生反复品读。
2、思考:两人为什么“相视愕然,不觉大笑”?
3、小组讨论,
4、全班交流。(引导学生回顾:雨夜两人同行;互相怀疑,一人撩试后把“鬼”挤下了水的语句)
5、你能想象出当时的场面吗?他们会说些什么?
6、学生回答。
7、尝试性背诵,力争达到“熟读成诵”。
(点评:在合作学习中让学生初步懂得干什么事都不要疑神疑鬼的;世上是没有鬼的,要相信科学反对迷信,激发学生边读边想。在反复诵读之后,引发学生想象,并通过谈论、诵读等形式,展现学生对课文的“个性化感悟”。)
四、回顾课文,师生漫谈。
1、学了本文,你有什么体会?可以从内容和文体两方面简单写一写。
2、师生共同动笔写体会。
3、师生交流。
谈谈你读课文后的感受。
(点评:引导学生写体会,为的是启发他们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去感悟语言,并用最简洁的文字来表达自己的体验。这种体验是自主和个性化的,较好的体现了读写结合。教师与学生共同动笔,师生漫谈,更好地体现了平等的师生关系。)
4、检查学习效果。
(1)学生读文言文。要求:读的正确;正确断句,读顺;表达真情实感。相机指导生字读音。
(2)学生根据现代文复述故事。教师根据学生复述的情况即席点拨。
(点评:让学生读通、读顺、读出滋味为学习文言文的起点,这个环节教师提示学生采用适当的方法,把课文读通顺、读懂。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感受古文的“韵律美”,以期达到熟读的效果,为深入理解课文铺平道路。)
五、布置作业,课后延伸。
1、背诵课文。
2、向自己的亲人讲述这个故事,并采访他们听了故事后的体会。
(点评:这次作业通过“背诵”“讲述”“采访”将积累语言和社会实践有机的结合在了一起。)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给妈妈的一封信
- 给妈妈的一封信
- 写给爸爸妈妈的信
- 竞争不相信眼泪
- 给校长的一封信
- 读《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 给人类的一封信
- 给妈妈的一封信
- 给人类的一封信
- 给费俊龙叔叔的一封信
- 自信与成功
- 给老师的一封信
- 给表哥的一封信
- 灰心、信心一念之差
- 给台湾小朋友的一封信
- 从人才培养角度谈中日动漫发展差异
- 《接骨师之女》中母女关系的文化内涵
- 晚清禁书政策及对文学出版的影响
- 微电子技术发展问题试分析
-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
- 《论语》中诚信思想及其当代意义
- “谱子戏”和“梁子戏”的区别与优劣
- 论述荀子人性论
- 试论民主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
- 浅析道教对中晚唐传奇小说的影响
- “男子悲秋”古代文学意象社会心理探析
- 哲学的党性
- 天津地区法鼓的舞蹈特点研究及其价值分析
- 新形势下企业员工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探讨
- 马克思主义真善美视域下的校园文化建设
- 《海滨仲夏夜》教材理解
- 《生命的药方》教学实录
- 《海滨仲夏夜》教学设计
- 《草原即景》作者简介
- 《生命的药方》教学设计
- 《生命的药方》教学设计
- 《海滨仲夏夜》教学设计
- 《草原即景》教学札记
- 《草原即景》教材理解
- 《吐鲁番的葡萄沟》教材理解
- 《生命的药方》课文
- 《生命的药方》其它杂项
- 《生命的药方》教材理解
- 《草原即景》教学设计
- 《吐鲁番的葡萄沟》教学设计